首页> 妇产科> 产科> 早产> 妊娠合并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医生回答(2)

刘罗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妊娠合并血栓形成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是由抗磷脂抗体阳性、遗传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血小板功能异常、血管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磷脂抗体阳性
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磷脂-β糖蛋白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导致血液凝固障碍和血小板活化。这可能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引起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瘀点、瘀斑。该病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2.遗传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
遗传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乏会导致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使血液凝固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补充缺失的抗凝蛋白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者可遵医嘱注射新鲜冷冻血浆。
3.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影响其正常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导致止血功能受损,在受到轻微创伤时易发生出血不止的现象。对于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悬液进行治疗。
4.血管炎
血管炎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一组以血管壁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总称,由于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影响血液循环,严重时会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不适症状,常用药物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
5.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瓣膜感染性疾病,这些微生物会在心脏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心脏内膜受损,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加速血栓形成。该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患者需遵照医嘱服用青霉素V钾片、氨苄西林丙磺舒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抗磷脂抗体水平以及血小板计数,以评估病情活动度。必要时,还可通过超声心动图、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来排除潜在的心脏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023-12-28 08:19

举报

吴楚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本病发生在孕33周以后者不到半数,虽不会并发胎儿血小板减少,但可引起早产。因此对收住院的重度妊高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有必要做血小板监测和仔细的血片检查,如发现有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应警惕合并本病的可能。

2014-07-28 22:5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