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肿瘤治疗>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

医生回答(2)

姚李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垂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是由MEN1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WASP蛋白,在细胞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基因突变时,可能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引发垂体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胰岛细胞增生或肿瘤等疾病。此外,由于MEN1基因与多种内分泌腺体相关,因此患者还可能出现甲状腺髓样癌、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以及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
基于上述原因机制,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还可能伴随甲状腺髓样癌、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以及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出现。
针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Ⅱ型,建议定期监测相关激素水平和肿瘤标志物,以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症状发生的风险。

2024-03-17 16:12

举报

冯雪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原则为针对主要的内分泌腺亢进采取相应的措施。肿瘤可手术切除,或做放疗或化疗。 1.甲旁亢的药物治疗 (1)饮食治疗:限制钙摄入停用一切可引起高血钙药物 (2)高血钙危象处理: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口服磷酸盐合剂1~1.5g/d糖皮质激素静注或口服至少用1个月才能判定是否有效恶性病如白血病等效果较好。降钙素主要对维生素D中毒长期卧床效果好。 (3)暂时低钙血症:常见于术后可输入10%葡萄糖酸钙 2.皮质醇增生症 国外用噻庚啶治疗皮质醇增多症为抗血清素,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成人8mg/d,递增至24mg/d。疗程3~6个月可获得近期的和较远期的临床和生化方面的缓解。

2014-07-29 07:4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