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凝血功能异常怎么办

精选回答(3)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由于血小板减少症、肝硬化、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所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通常是由于免疫、遗传等因素所导致,由于血小板减少,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输血小板的方式进行治疗。

2、肝硬化

肝硬化通常是由于长期胆汁淤积、酒精刺激等原因所引起,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减少,从而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肝脏移植手术进行治疗。

3、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会导致凝血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在许多疾病中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其主要表现为出血、血栓栓塞、休克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等药物进行抗凝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氨甲环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

5、其他原因

此外,上述情况也可能是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23-07-25 03:10

举报

董树林 主治医师 巴中体检门诊部

擅长:擅长消化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和血液内分泌科,小儿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提问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1.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单一凝血因子缺乏,多在婴幼儿期即有出血症状,常有家族史。2.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较为常见,患者往往有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多发生在成年,临床上除出血外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及体征。建议血液科查明病因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2018-04-25 16:17

举报

杨立志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凝血功能异常,一是血小板减少所致,二是出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血小板,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看看,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平时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吃油腻,多喝汤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休息好保持心情舒畅,

2018-04-19 06:20

举报

医生回答(2)

黄秋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凝血功能异常可以通过维生素K补充、血小板功能增强剂、血小板输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骨髓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维生素K补充
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患者足量的维生素K制剂,通常根据医嘱确定剂量及频率。维生素K是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关键辅因子,其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补充维生素K可恢复凝血因子活性,改善凝血功能异常。
2.血小板功能增强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小板功能增强剂,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按医嘱规定剂量服用。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原发性或继发性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凝血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阈值时,可通过静脉途径快速输入来自供体的浓缩血小板产品。此举旨在提高循环中血小板数量以支持止血过程;适用于由血小板减少症引起之轻微至严重程度凝固困难案例。
4.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方式给予患者含有缺失凝血因子的血液制品,例如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该方法可以直接补充足缺失的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对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效。
5.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手术通常采用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重建免疫系统和造血功能。针对某些原因造成的长期凝血功能异常有积极影响。但需考虑可能发生的感染风险及配型问题。
建议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的凝血机制。

2024-01-26 13:14

举报

韩颜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根据引起出血的不同机制,出血性疾病可以分为三类:(1)血管因素异常:包括血管本身异常和血管外因素异常引起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即为血管本身异常所致。老年性紫癜、高胱氨酸尿症等即为血管外异常所致。(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改变和粘附、聚集、释放反应等功能障碍均可引起出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及血小板增多症等,均为血小板数量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型血小板病等为血小板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3)凝血因子异常:包括先天性凝血因子和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两方面。如血友病甲(缺少Ⅷ因子)和血友病乙(缺少Ⅸ因子)均为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所致的出血大多为获得性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

2014-08-04 21: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