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耳鸣> 肿瘤相关性贫血

肿瘤相关性贫血

发病时间:不清楚

肿瘤相关性贫血

补充说明:肿瘤相关性贫血

a******W 2014-08-18 13:09

苍白 肿瘤 钩虫病 消化功能紊乱 卵巢癌 月经过多 子宫癌 骨髓纤维化 希恩综合征 DIC 白血病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恶性淋巴瘤 恶性贫血 肺癌 高胆红素血症 骨髓病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继发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淋巴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末梢神经炎 脾功能亢进 贫血 缺铁性贫血 溶血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 肾衰竭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消化不良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重症肌无力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胃癌 胸腺瘤 骨髓瘤 乳癌 髓内肿瘤 耳鸣 叶酸缺乏 溶血性贫血 心悸 前列腺癌 卵巢肿瘤 肾癌 性疾病 慢性病贫血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降低 心率加快 缺氧 维生素B12缺 骨髓增生性疾病 巨幼细胞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失血性贫血 肾性贫血 低血容量 反应低下 吞咽 铁缺乏 胶原病 恶性肿瘤 舌萎缩 失眠 纳差 红细胞寿命缩短 气短 重度贫血 注意力不集中 端坐呼吸 多梦 少尿 无尿 镜面舌 脾肿大 舌炎 食欲减退 皮肤粗糙 脾大 溃疡 淋巴结肿大 眼花 眩晕 头痛 麻木 记忆力减退 血症 消化 出血 分娩 胆红素 甘油 环磷酰胺 卡铂 顺铂 叶酸 泰索帝 放疗 化疗 CA PG 大便 睾酮 红细胞寿命 抗红细胞抗体 尿胆原 抗核抗体 乳腺 腹部 甲状腺 神经 肾脏 心脏 血管 睾丸 皮肤 垂体 肝脏 前列腺 肾上腺 胰腺 牛肉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相关问题

查看更多问题>>

医生回答(2)

赵鸿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肿瘤相关性贫血可能是由缺铁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红细胞合成减少而引起的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铁含量低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补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口服补铁可纠正缺铁状态,但需遵循医嘱使用。
2.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单克隆IgM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临床常采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无效造血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进而引起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扎胞苷、地西他滨等药物改善病情。
4.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由于大量白血病细胞无序增殖,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从而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情况,包括红细胞减少,引起贫血。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通常首选联合化疗方案,例如VDCP方案(Vinblastine+Dacarbazine+Cyclophosphamide+Prednisone)。
5.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造成溶骨性损害,同时影响骨髓微环境,干扰造血干细胞的功能,导致贫血的发生。对于轻链型淀粉样变性的患者,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等药物控制病情。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铁蛋白水平以及必要时行骨髓活检以评估贫血状况。饮食中应富含铁、叶酸和维生素B12,如红肉、绿叶蔬菜和肝脏,有助于支持红细胞生成。

2024-03-08 11:58

举报

方安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肿瘤相关性贫血表现:
1.神经系统表现
头痛、眩晕、萎靡、失眠、多梦、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是贫血常见的症状。其机制可能是贫血引起脑组织缺氧、失血引起的血容量不足或血压降低所致;也可能是溶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或高游离血红蛋白血症所致。肢端麻木可由贫血并发的末梢神经炎所致,特别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
2.皮肤粘膜
苍白是贫血时皮肤粘膜的主要表现,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有效血容量重新分布。为保障重要脏器供血,相对次要脏器则供血减少,皮肤粗糙、缺少光泽甚至形成溃疡,与皮肤、粘膜供血减少和营养不足有关。溶血性贫血时可引起皮肤粘膜黄染。
3.呼吸系统
轻度贫血时,由于机体有一定的代偿和适应能力,平静时呼吸次数可能不增加,但活动后机体处于低氧高二氧化碳状态,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重度贫血时,平静状态也有可能出现气短甚至端坐呼吸。
4.循环系统
急性失血性贫血时主要是对低血容量的反应,如外周血管收缩等。非失血性贫血由于血容量不低,主要表现是心脏对组织缺氧的反应,如心悸、心率加快,尤以活动后明显。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血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
5,消化系统
贫血影响消化系统功能或结构,使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大便的规律和性状改变。病人可有吞咽异物感(缺铁性贫血)、异嗜症(钩虫病)、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巨幼细胞贫血)等。
6.泌尿系统
肾性贫血在贫血前和贫血同时有原发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胶原病可同时影响造血系统和肾脏。血管外溶血出现胆红素尿和高尿胆原尿,血管内溶血出现游离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尿,重者甚至可发生游离血红蛋白堵塞肾小管,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引起的贫血多伴有肾功能不全。
7.内分泌系统
分娩大出血可导致垂体缺血坏死而发生希恩综合征。长期贫血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
8.生殖系统
长期贫血使睾丸生精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女性除了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外,还可因合并凝血因子及血小板量或质的异常而导致月经过多。
9.免疫系统
所有继发于免疫系统疾病的贫血患者,均有原发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贫血本身也会引起免疫系统的改变,如红细胞减少有降低红细胞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调理作用,红细胞膜上C3的减少会影响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
10.血液系统
包括外周血和造血器官两方面的改变。外周血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血细胞量、形态和生化成分上,某些情况下还可合并血浆或血清成分的异常。血细胞量的改变首先是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减少以及网织红细胞数量的改变,其次有时可合并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的异常。血细胞形态的改变包括大、小、正细胞性贫血,以及异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生化成分的异常有两方面:一是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降低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氧更多;二是因贫血种类的不同而异的改变,如红细胞膜、酶、血红蛋白的异常以及某些贫血并发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质的改变。血浆或血清成分的改变多见于浆细胞病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贫血、肝脏病贫血和肾性贫血等。造血器官的改变主要在骨髓,不同类型的贫血,其骨髓粒、红、单核、巨核、淋巴细胞系各阶段的形态比例等情况可能干差万别。造血系统肿瘤所致的贫血可能合并肝、脾、淋巴结肿大;溶血性贫血可能合并肝或脾肿大;骨髓纤维化和脾功能亢进多合并脾大。

2014-08-18 13: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