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瘫> 脑性瘫痪> 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

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

补充说明: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

a******W 2014-08-31 23:41

脑性瘫痪 脑损伤 脑瘫 肌张力异常 手足徐动 感觉异常 反射 发育 太极 下肢 神经 肌肉 大脑 脊髓 关节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2)

谢廷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可以采取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神经发育疗法、本体感觉训练、肌力训练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物理治疗或进一步的诊断。
1.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渐进性的身体活动来改善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患者的运动能力。包括但不限于:瑜伽、太极、功能性锻炼等。此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核心稳定性、灵活性及肌肉力量,进而改善其姿势控制和协调能力。针对中枢性失调,此类练习可促进大脑与脊髓之间的信息传递,增强运动模式的整合。
2.平衡功能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涉及使用各种器械或无器械活动来增强患者维持身体稳定的能力。例如单腿站立、走直线等活动。这些活动直击核心问题——姿势不稳和失去平衡感。它们旨在提高大脑处理来自视觉、前庭系统和本体感觉的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身体姿态。
3.神经发育疗法
神经发育疗法侧重于利用特定策略和技巧来刺激大脑发育并优化功能。通常由持证物理治疗师指导进行。此法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协调障碍有效。它着眼于重塑受损区域的功能连接,建立新的神经回路,以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的姿势控制和动作协调。
4.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着重于提高患者对自身身体部位位置和运动状态的认知。可通过体重转移游戏、关节追踪练习等方式实现。这种训练有助于加强大脑对身体各部分的感知,进而提高姿势协调能力。对于中枢性失调导致的感觉异常低下具有积极作用。
5.肌力训练
肌力训练涉及针对性地强化受影响肢体或躯干区域的肌肉群。目标是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通常包括抗阻练习如哑铃弯举。此举有助于纠正因肌力不足而导致的姿势不稳问题。增强支撑结构能提供更好的力学基础,支持身体在不同任务中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在康复过程中,中枢性姿势协调障碍患者应定期评估进展情况,以调整训练计划。必要时,药物治疗如脑代谢活化剂吡拉西坦可用于改善认知功能,但需遵医嘱使用。

2024-01-05 12:26

举报

罗成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实中枢性协调障碍就是脑瘫危险儿.
如果你的孩子Vojta姿势反射检查有1~3项不正常,属于极轻度中枢性协调障碍,有7%的可能成为脑瘫儿,4~5项有22%的可能,6~7项有80%的可能,7项并有肌张力异常则100%成为脑瘫。你的孩子“右下肢硬性伸展”是肌张力异常问题,属于手足徐动型的临床表现。
三、治疗最好的方法是中医治疗为主,配合有针对性地康复训练。如果是在2~3个月进行系统的治疗,则有可能会痊愈,4个月以后进行治疗,痊愈的可能性不大。脑瘫是一种非进行性病变,如果痊愈后(脑瘫治疗中称为正常化),不会反弹,也不会有后遗症。

2014-08-31 23: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