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炎>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机制

医生回答(2)

沈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遗传因素、药物毒性作用、病毒感染、化学毒物暴露以及放射线照射等有关,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建议。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应考虑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管理策略。
2.药物毒性作用
某些药物如氯霉素、阿司匹林等具有抑制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立即停用所有可疑药物是首要措施,必要时需监测肝肾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
3.病毒感染
特定病毒如肝炎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等可直接侵犯造血干细胞或间接诱导免疫反应损伤造血微环境,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抗病毒治疗是关键,例如针对乙肝的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等。医生需要密切监控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4.化学毒物暴露
长期接触苯及其衍生物或其他有毒化学物质可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DNA损伤,进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立即脱离受污染环境并对症支持治疗是必要的,包括输血小板和红细胞支持。
5.放射线照射
大剂量电离辐射可造成骨髓干细胞DNA双链断裂,干扰其正常增殖分化过程,从而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是对症治疗,可以遵医嘱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甲泼尼龙注射液等改善症状。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骨髓活检和流式细胞术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3-18 23:28

举报

谢昌盛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再障可能的病因病机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发病因素和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尚未完全明了,其发病分为原发和继发.原发者原因未明,继发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化学毒物如苯、砷剂等的长期接触;或服用氯霉素、磺胺类、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或因放射线、同位素、电离辐射等损害,或因某种病毒(其中肝炎病毒占发病者中的0.3%~8%).各种病毒侵扰人体,导致造血干细胞受损,免疫机能异常而影响造血干细胞增殖,造血微环境、造血因子调控失调,造血干细胞凋亡功能紊乱等,最终导致再障的发生

2014-09-08 21: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