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

精选回答(1)

高凌宇 副主任医师 洛阳市吉利区人民医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都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老年人相关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各种心脏疾病,高脂血症等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提问

原发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导致的一种疾病,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1、遗传因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该疾病,可能会导致子女患有该疾病的概率增加。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药物进行治疗。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生活在盐分含量比较高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氢等利尿剂进行治疗,改善水钠潴留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海带等。

3、疾病因素

如果患者存在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螺内酯、氨苯蝶啶等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钠离子升高,从而引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避免服用上述药物。

5、肾上腺皮质增生

肾上腺皮质增生主要是由于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氟氢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08-27 14:25

举报

医生回答(2)

林歆悦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种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引起高血压和低血钾的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变来管理。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细胞持续过度地分泌醛固酮激素,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进而刺激肾小管吸收水分和钠离子,引起血压上升。过高的醛固酮还会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进一步增强肾小球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从而加重水肿状态。该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高血压、低血钾以及可能伴随的症状如多尿、口干舌燥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心悸、疲劳等症状。
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通常需进行血电解质检测、尿电解质检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盐水负荷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增生或肿瘤的肾上腺组织,以及使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等药物控制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应遵循医嘱。
患者平时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压和电解质水平,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盐食物,以减少症状发作的风险。

2024-02-02 12:21

举报

刘罗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并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即经典的 Conn综合征。是原醛症主要病因,临床最多见的类型,占65%~80%,以单一腺瘤最多见,左侧多于右侧;双侧或多发性腺瘤仅占10%;个别患者可一侧是腺瘤,另一侧增生。瘤体直径1~2cm之间,平均1.8cm。重量多在3~6g之间,超过10g者少见。肿瘤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有明显边界,切面呈金黄色,腺瘤主要由大透明细胞组成,这种细胞比正常束状带细胞大2~3倍。光镜下显示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网状带或致密细胞,以及大小不同的“杂合细胞”。“杂合细胞”表现了球状带和束状带细胞的特点,有些腺瘤细胞可同时存在球状带细胞弥漫性增生。电镜下瘤细胞的线粒体嵴呈小板状,显示球状带细胞的特征。醛固酮瘤的成因不明,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呈平行,而对血浆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此型患者其生化异常及临床症状较其他类型原醛症明显且典型。

2014-10-19 18: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