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中风>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

医生回答(2)

赵清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可以采用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降纤治疗、脑保护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取专业评估和治疗。
1.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溶解血液中的血栓来恢复大脑血流,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进行。此措施针对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有效,因为血栓形成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溶解血栓有助于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2.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包括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预防血小板聚集,长期服用。该措施适用于预防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因为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脑梗死的关键环节之一。
3.降纤治疗
降纤治疗旨在降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常用药物如降纤酶、巴曲酶等。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有关,降低可改善血液循环并减少脑组织损伤。
4.脑保护治疗
脑保护治疗涉及使用尼莫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以及依达拉奉等抗氧化剂来减轻缺血所致的脑损伤。这些药物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缓解因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状态,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血管内介入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将微导管送至受损血管处进行机械开通操作;可能需要在急诊室或卒中单元进行。该方法适合于存在大血管闭塞且不适合溶栓治疗者;其作用在于迅速恢复脑部血流供应以减少神经元损害。
患者在接受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宜选用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维持电解质平衡。

2024-01-25 09:34

举报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高血压、预防脑中风高血压病很容易引起中风,这并非危言耸听。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而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脑梗塞患者中,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的占。可见,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高血压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结构的改变。当血压升高时,会引起全身的细小动脉痉挛,如果血压长时间升高,动脉也会长时间痉挛,血管壁因缺氧而发生变形,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弹性减退,从而形成或加重动脉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如果降压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医嘱服药,使血压波动幅度过大,引起动脉反复痉挛,引起脑组织出血、水肿或动脉壁透明变性,形成夹层动脉瘤,引发脑出血就高血压病患者而言,并不是血压高就会引起中风。相反,未按医生嘱咐服药,以及不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因夜间血压过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风;此外,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风的发生。事实上无论是轻型或中重型高血压患者,无论预防脑中风的首次发生还是再发生,也无论在缓解中风病程或减少致病性中风上,严格的降压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压方法并不难掌握,只需耐心、认真和持之以恒。不妨把降压的注意事项抄录在显而易见的位置,遵照执行。

2014-12-02 14:3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