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熊春茹 副主任护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胆道疾病,脑出血,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疾病,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胃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肾脏疾

提问

糖尿病坏疽可能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外伤、糖尿病足、动脉粥样硬化、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足,从而引起糖尿病坏疽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2、外伤

糖尿病患者如果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从而引起糖尿病坏疽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清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3、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引起糖尿病足,从而导致糖尿病坏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红外线治疗、针灸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

4、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糖尿病坏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5、感染

糖尿病患者如果平时不注意局部卫生,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从而引起糖尿病坏疽。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清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血糖,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以免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10-16 18:37

举报

医生回答(2)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导致周围血管病变,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足部皮肤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长期过高,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下肢远端缺血缺氧加剧了组织损伤,进而诱发坏死与溃疡形成。
此外,吸烟、肥胖、血脂异常等也可能是糖尿病坏疽的风险因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血糖、血压以及血脂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应积极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食物,并保持适当的体重和规律运动,以减少患糖尿病坏疽的风险。

2024-01-16 06:24

举报

李焕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坏疽糖尿病坏疽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糖尿病病程平均约10年,坏疽部位下肢多见,占92.5%,上肢少见,约占7.5%;单侧发病约占80%,双侧同时发病约占20%;足趾和足底同时坏疽的多见,占77.5%;足趾和小腿同时坏疽占5%,仅小腿坏疽占5%;足趾或手指发病占 12.5%。症状体征
糖尿病坏疽
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1]
症状
糖尿病坏疽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2015-07-20 10: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