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暑> 中暑的机制

医生回答(2)

姚平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高温暴露、高温环境下体力活动、脱水、药物影响或先天体温调节障碍等引起机体产热增加而散热困难所导致的。中暑症状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当出现疑似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迅速转移到阴凉处,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同时及时就医。
1.长时间高温暴露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从而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这种情况下需要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高温环境下体力活动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为了散热会通过出汗的方式将体内的水分带出体外,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进而诱发中暑。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同时,应避免在炎热天气下进行度运动。
3.脱水
中暑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使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纠正,重度则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抗组胺药、镇静催眠药等可抑制汗腺分泌,导致散热受阻,增加中暑的风险。对于存在用药禁忌的患者,在中暑后应告知医生所用药物以调整治疗方案。
5.先天体温调节障碍
先天性体温调节功能不全可能由遗传因素引起,导致身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易发生中暑。针对此类人群,夏季宜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随身携带扇子或遮阳伞等物品,帮助降低体温。
中暑后的首要任务是迅速降温,建议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如贴退热贴、湿敷等,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加重病情。

2024-02-26 13:21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2015-10-10 15:4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