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血管外科> 静脉曲张> 静脉扩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行心脏病护理新进展

医生回答(5)

胡湛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需遵循医嘱,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抗血小板治疗、降脂药物、控制血糖、血压管理等综合管理。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和戒烟限酒,通过教育和行为改变来促进心脏健康。因为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控制,进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2.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相关药物,目标是预防血栓形成。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壁内积聚大量胆固醇和其他脂质,形成斑块并狭窄管腔,影响血液供应,所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防止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从而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3.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其升高会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概率,因此降低此指标有利于减轻病情。
4.控制血糖
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调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等方式实现。高血糖状态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导致微血管病变,故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对防治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5.血压管理
血压管理涉及定期监测血压值,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习惯及服用降压药物。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有助于减缓冠脉硬化的进展速度。
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针对血脂、血糖以及血压等方面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此外,建议患者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2024-03-15 00:58

举报

闵丽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2.β-受体阻滞剂其主要机制通过阻断心脏、血管及支气管等器官细胞膜上的β-受体,从而阻断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儿茶酚胺类物质对上述器官的作用,起到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收缩力而最终达到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卡维地洛尔等。主要禁忌证为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明显低血压以及慢性栓塞性肺疾患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3.钙通道阻滞剂其主要机制是阻滞心肌和血管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干扰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水平,心肌细胞内钙内流减少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平滑肌细胞钙离子减少导致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常用药物为硝苯地平、地尔硫革和维拉帕米。钙拮抗剂的副作用依不同药物而有所不同。硝苯地平的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心悸、头晕、双踝水肿等;地尔硫革和维拉帕米主要副作用是造成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加重左心功能不全等。

2015-11-10 22:14

举报

常光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五)药物治疗护理
1.硝酸酯类药冠心病常用药物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主要对平滑肌有扩张作用,以扩张静脉为主,外周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压(前负荷)降低。扩张动脉使外周阻力(后负荷)降低。动静脉扩张使心肌耗氧量减少,缓解心绞痛。硝酸甘油分为片剂、气雾剂和针剂。片剂和气雾剂主要用于心绞痛发作时舌下用药,针剂主要用于预防心绞痛发作。下壁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右室梗死伴血压下降时,为保证正常灌注,禁忌静脉使用硝酸甘油。硝酸甘油静脉滴注的维持量一般在10~30μg/min,最大剂量不超过80~-100μg/min,持续静脉使用24~48 h,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静脉输液时应注意给药浓度、速度、持续时间及药物配伍禁忌,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更应该严格掌握用药方法,遵守用药注意事项。

2015-11-10 22:14

举报

闵海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二)饮食
合理膳食,要清淡、易消化、低脂低盐饮食、忌烟酒,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控制体重。限制高脂肪食品,尽量少吃肥肉、动物油、高脂奶品以及蛋黄、动物内脏等食品。选择食用胆固醇含量低的食品,如蔬菜、豆制品、瘦肉、海蜇、鱼类等食品,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的新鲜的水果;尤其是多吃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可以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限制甜食,糖可在肝脏中转化为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浆中三酸甘油酯的浓度增高。嗜烟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不吸烟者的2~6倍,且与每日吸烟支数成正比。原因之一与嗜烟者(每日超过20支)血清中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有关。酗酒或长期饮酒,可以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内源性三酸甘油酯,使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增高引起高脂血症。对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轻体重。

2015-11-10 22:14

举报

孙晓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有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除动脉硬化外,有些少见的冠状动脉病也可以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肌缺血,它们对心脏所造成的病变在临床上表现十分相似。所以,临床上把所有由冠状动脉病变或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一)一般护理
恢复期或缓解期的病人仍需充分休息,居室应清静,避免噪声;可适当活动,如床旁洗漱、如厕等,但不能做剧烈运动,要避免疲劳。心肌缺血症状发作时,应嘱患者停止活动,卧床休息,也可坐位休息。有发绀、呼吸困难表现时应给予吸氧。

2015-11-10 22: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