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打鼾> 小儿易中暑

医生回答(5)

黎永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小儿易中暑可以采取补充电解质溶液、物理降温、预防日晒、合理饮食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
1.补充电解质溶液
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含有钠、钾、氯等电解质的溶液来补充体内的丢失。此措施有助于恢复因中暑引起的电解质失衡,缓解脱水症状,促进身体恢复正常状态。
2.物理降温
使用温湿毛巾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者用冰袋敷于头部,可起到散热作用。上述部位的大血管通常处于比较表浅的位置,在对这些位置进行冷敷时能够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从而降低体温。
3.预防日晒
外出时涂抹防晒霜并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护用品,减少阳光直射时间。日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体内水分流失,导致中暑风险增加。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降低受到紫外线伤害的概率。
4.合理饮食
患儿日常生活中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均衡饮食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状态,提高抵抗力,减少发生中暑的可能性。
在炎热天气下,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特别是婴幼儿,其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更易受到高温影响。若发现孩子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24-02-10 12:48

举报

姜文新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如何通过寒冷训练加强孩子的体质,我的一些感想:

我们日常总是怕孩子冷着,感冒,岂不知,感冒不仅有风寒感冒,还有风热感冒;最近秋天很多咳嗽,上感的孩子,多数是因为热了,捂着了,自身热量散发不出来,引起的,就连幼儿园门口的板报也特意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穿太多,孩子运动量大,出汗以后风一吹,更容易感冒.

所以,要穿得合适,不仅要怕穿少了,还要怕穿多了,衣服并不是穿得越多越好的.接下来秋冬季节,更加要注意,一定要给孩子及时增减,当他运动量大的时候,不能让孩子捂汗受风.阿迪幼儿园的做法是,在孩子后背贴身塞一小块方毛巾,玩好了抽出来,衣服不会湿漉漉.

再谈怎么增强体质,怎么寒冷训练,很简单,加强运动,阳光浴,空气浴,水浴.多带孩子户外运动,每天给孩子洗澡.让孩子稍微冻一冻,不要急于把孩子保护起来,而是要让孩子自己的身体能做一个主动的抵抗和适应.

哪怕是最冷的冬天,阿迪也是每天洗澡,我妈妈说没必要,孩子没那么脏,我说我不是为了脏,我是为了每天让他接触接触水,揉搓揉搓活血.也感觉一下凉意,毕竟冬天洗澡总是有些冷的.

洗澡水不要太热,快洗好的时候还可以给慢慢过渡到冷水,怕孩子适应不了,就光冲下半身,从脚丫子开始,到小屁股.去年阿迪是冲到11月中旬,冲全身的冷水,.后来考虑到他刚上幼儿园,交叉感染厉害,毕竟才2岁多当时,所以就终止了。

今年是打算坚持到再晚一点,全身希望能坚持到11月底;半身能坚持一个冬天.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的身体习惯寒冷,能自发地调节一些适应机制,不会在环境突然变化或者寒冷突然到来的时候,不知所措.温室里的小花最不堪一击,但是如果你能每天给他一点机会透一下外面的空气,循序渐进,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去幼儿园里看,凡是穿的很多的孩子,也是老泡病号的孩子.而家长往往说:哎呀,我这个孩子身体不好,所以只能穿得那么多。........问题在于,你不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增强体质的机会,适应环境的机会,他的身体如何会好呢?

顺便解释一下吃药,也是一样道理,小感冒不急于吃药,给孩子的身体一个自我抵抗的机会.刚开始用药压,也许对这次的病程缩短有好处,但是对自身抵抗力的增加没帮助.(这里存在分寸的拿捏,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给孩子用药,每个孩子情况不一样,还是要妈妈自己具体把握)

很多妈妈在给孩子吃初乳之类,权且不论是否有效,就算有效,那也是增加的被动抵抗力.莫若增加孩子的主动抵抗力,慢慢强化他身体的防御体系,吃初乳,不如去游泳。

老话说得好,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

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安逸的环境,给他搭一个温室。

还是让他学会逐步去适应环境,适应大自然的阴晴冷暖,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2016-06-11 12:50

举报

蔡文胜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为什么小儿易出现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4~10个月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婴儿肠套叠是原发性的,只有2%~8%的病例为继发性。由于肠蠕动失去正常节律性,肠环肌发生持续性局部痉挛,肠近端剧烈蠕动,遂将痉挛的肠段推人远端肠腔内。发生肠套叠的常见原因如下:   (l)解剖特点:婴儿时期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回盲部游动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   (2)肠蠕动紊乱:当小儿发生腹泻、发热或饮食改变时,均能引起肠蠕动不协调,导致肠套叠。   (3)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小儿肠套叠的发生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琳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小儿易于发生肠套叠。   (4)蛔虫感染:蛔虫所产生的毒素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

2016-06-11 12:50

举报

闵阳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像你所描述的孩子的晚上反复咳嗽,千万别用头孢、阿奇类的消炎药。用抗生素无效的,久治而迁延不愈的,极可能是过敏性咳嗽或称过敏性支气管炎。这个病很容易误诊的,误诊后导致误治。既遭罪又辛苦,钱白花副作用还很大的。
如果孩子的咳嗽是阵发性咳嗽、不发热,运动后或哭闹后加重,夜间加重,吃消炎药无效,拍片子没有问题,那你孩子就是过敏性咳嗽了。经常有孩子还伴有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流鼻涕等,或表现为鼻塞、睡觉打鼾,多汗、睡觉辗转不安、趴睡,那就可能是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或腺样体肥大,查出过敏原、应该利用spacer消除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和脱敏,是可以治好的。

2016-06-11 12:50

举报

周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热疖又叫痱毒、假疖或地瓜疮。在西医称它为葡萄球菌性汗管周围炎及汗腺脓疡。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化脓性皮肤病。引起这个病的原因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一般来说小儿皮脂腺发育不成熟,皮脂分泌较少,皮肤抵抗力差,加上炎热湿度较大的夏季,出汗很多,皮肤脱屑及不清洁的污垢,堵塞汗管口,金葡萄球菌乘机侵入汗管口,引起感染发生,就形成了热疖。大多数患者在痱子的基础上发生,对营养不良或抵抗力差的小儿,最易发生这种病。

2016-06-11 12: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