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中暑> 中暑的中药

精选回答(1)

陶新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擅长:心血管及呼吸科等内科疾病的诊治。

提问

中暑的中药有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清暑益气丸等。

1、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主要是由苍术、陈皮、厚朴等中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等症状。但对藿香正气水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2、十滴水

十滴水主要是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等中药组成,具有健脾、祛暑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状。但对十滴水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3、人丹

人丹主要是由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等中药组成,具有清凉、止痛、醒脑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等症状。但对人丹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清暑益气丸

清暑益气丸主要是由西洋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暑益气、生津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心悸、口干等症状。但对清暑益气丸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5、其他中成药

如暑热感冒颗粒、藿香正气丸、十滴水、六一散等,也可以用于治疗中暑。

上述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伤。如果患者出现中暑的情况,建议及时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休息,并适当补充水分,缓解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出现昏迷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8-07-14 16:03

举报

医生回答(5)

廖丽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清暑丸、六一散等中药进行治疗。由于中暑症状多种多样,严重时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中含有的苍术、陈皮等成分可以起到解表化湿的作用,对于缓解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服药时不宜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服药后若出现皮疹,应停用。
2.十滴水
十滴水含有樟脑、干姜等成分,能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改善中暑的症状。本品仅供外用,忌口服。皮肤破损处禁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人丹
人丹具有祛风健胃的功效,对于缓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有较好的效果。孕妇及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4.清暑丸
清暑丸由黄连、滑石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祛暑利水的功效,适用于中暑引起的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情况。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5.六一散
六一散中含有滑石粉和甘草,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热量,缓解因中暑引起的口舌生疮、烦躁不安等症状。本品久置可有少量沉淀,但不影响使用,摇匀后服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遵医嘱合理应用,以免引起不良后果。中暑后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寻找阴凉处休息,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于头部或擦拭腋下、腹股沟等部位。

2024-02-24 04:57

举报

李焕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中暑的中药你可以看看的,中暑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当出现中暑先兆症状或轻度中暑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休息,补充清凉含盐饮料。民间常用的利痧疗法也有较好的效果。2、昏倒的患者,应将其迅速抬到环境凉爽的地方,解开衣扣和裤带,有条件者可在患者头部、两腋下和大腿内侧等处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或酒精擦身,同时用风扇向患者吹风。上述治疗过程中,必须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围血循环停滞。 3、病人清醒后,可给病人喝些凉开水,同时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药品。 4、对重度中暑者,应在作上述降温措施的同时,将患者迅速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2016-06-15 21:12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中暑是感受暑邪引起的以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预防中暑应在高温季节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必要外出需准备充足的饮料。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平时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亦可补充水分。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这种情况如果当地气温不高,也没有在高温下作业的话应该不是中暑的表现,有时候外感或者胃肠疾病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找找诱因,最好去医院看看。

2016-06-15 21:12

举报

孙和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主要治疗立即移至阴凉处或空调室中,并给予物理降温。重量症者迅速降温,头部戴冰帽、颈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冰袋,静脉注射复方氯丙秦。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防治合并症控制感染。可以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多补充水分,吃些水分充足的水果。衣服保证清凉透气,多喝点绿豆汤帮助排毒。

2016-06-15 21:12

举报

葛博龙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中暑的中药你可以好好看看的,高温可以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在烈日下曝盼或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汗、口渴、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时为中暑先兆,经阴凉处短暂休息,补充水和盐后,在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在气温骤升及温度亦高时,中暑极易发生,尤以产妇、老年人、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多见。除有中暑先兆的表现外,尚有发热(体温在38.5℃以上)、皮肤灼热、恶心、呕吐、血压开始下降、脉转细速等表现,而在数小时内能恢复者为轻症中署。除上述症状外,并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一日内不能恢复者为重症中暑。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1)中暑高热;(2)中暑衰竭;(3)中暑痉挛;(4)日射病。

2016-06-15 21: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暑 (伤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