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人为什么能得上糖尿病

医生回答(4)

万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人能得上糖尿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年龄增长、长期压力等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糖代谢异常。鉴于糖尿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和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异常或者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针对遗传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噻唑烷酮类药物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可能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引起的糖尿病风险,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食物中的葡萄糖,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情况,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由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体育锻炼来进行干预,例如采用低GI值的食物和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4.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胰腺β细胞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对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比如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5.长期压力
长期处于度的压力状态下,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持续增高,此时机体会通过抑制肝脏中合成葡萄糖-6-磷酸酶的方式,促进肝糖原分解并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满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能量需求;同时还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下使得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增加了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轻长期压力的方法主要有冥想、深呼吸练习、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进而辅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列举的所有病因均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考虑其他潜在因素。若存在相关风险因素,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应的医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管理糖尿病。

2023-12-27 14:07

举报

郑秀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系统内分泌病.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継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017-02-11 17:43

举报

郭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能得上糖尿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年龄增长、长期压力等多重原因导致的血糖代谢异常。鉴于糖尿病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指导和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某些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细胞功能异常或者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针对遗传性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噻唑烷酮类药物等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可能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进而诱发糖尿病的发生。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引起的糖尿病风险,建议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3.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体重增加,从而影响胰岛β细胞的功能,使其产生更多的胰岛素来应对食物中的葡萄糖,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的情况,无法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对于由生活方式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体育锻炼来进行干预,例如采用低GI值的食物和定期进行有氧运动。
4.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胰腺β细胞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量减少,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对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病情,比如口服降糖药格列齐特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5.长期压力
长期处于度的压力状态下,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水平持续增高,此时机体会通过抑制肝脏中合成葡萄糖-6-磷酸酶的方式,促进肝糖原分解并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以满足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能量需求;同时还会刺激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下使得血糖波动幅度增大,增加了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减轻长期压力的方法主要有冥想、深呼吸练习、规律作息等,有助于稳定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进而辅助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列举的所有病因均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但并非唯一原因。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考虑其他潜在因素。若存在相关风险因素,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相应的医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管理糖尿病。

2017-02-11 17:33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

2017-02-11 17: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