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怎么办
补充说明: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怎么办
j**********3 2017-03-06 15: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可以通过补液、胰岛素疗法、纠正电解质失衡、控制血糖水平、维持生命支持等治疗措施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避免进一步的健康风险。
1.补液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液体平衡调整。此措施有助于纠正脱水和高钠血症,缓解高渗状态,对防治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有积极作用。
2.胰岛素疗法
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给予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需要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调整治剂剂量。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是由严重的高血糖导致的,使用胰岛素能快速降低血糖,预防脑水肿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纠正电解质失衡
通过血液检查确定电解质异常情况后,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电解质溶液的方式进行纠正。电解质失衡是引发该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纠正可辅助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进一步恶化病情。
4.控制血糖水平
主要通过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及药物干预如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来进行血糖控制。目标是将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减少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风险。对于存在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风险者尤为重要。
5.维持生命支持
包括心电图监测、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条件下持续提供。旨在保障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针对高龄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效果尤为显著。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出入量及电解质变化,避免过度补液引起水肿。同时,建议定期评估并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为主,有利于维护身体健康。
2024-02-04 10:3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其实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的 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正确使用药物使体重、血糖、尿糖、血糖、血脂维持在合理水平。有感染、手术、重大精神负担时,要及时正确处理。总之,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
2017-03-06 15:4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HNDC)是糖尿病一种较少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多见于老年无糖尿病史或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轻症患者,但也可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患者原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在诱因作用下血糖急骤上升,促进糖代谢紊乱加重,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发生低血容量高渗性脱水,原有动脉硬化使大脑皮质供血不足和缺氧,以致造成精神神经症状及昏迷。
格列吡嗪控释片
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需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且无急性并发症(如感染、创伤、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不合并妊娠,无严重的慢性并发症。
奥利司他胶囊
奥利司他胶囊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奥利司他胶囊具有长期的体重控制(减轻体重、维持体重和预防反弹)的疗效。服用奥利司他胶囊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肥胖相关的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并可减少脏器中的脂肪含量。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症。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及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状: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
阿托伐他汀钙片
1.高胆固醇血症 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或混合性高脂血症(相当于Fredrickson分类法的IIa和IIb型)患者,如果饮食治疗和其它非药物治疗疗效不满意,应用本品可治疗其总胆固醇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载脂蛋白B升高和甘油三酯升高。 在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钙可与其它降脂疗法(如LDL血浆透析法)合用或单独使用(当无其它治疗手段时),以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冠心病 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如:糖尿病,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