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效果?有循证依据吗?
补充说明:为什么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效果?有循证依据吗?
爱*赢 2008-12-25 20:0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你好,音乐是调节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满足, 轻快优美的旋律给人们带来欢乐、愉快的心情。音乐对人们的心理、生理、意志、行为能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音乐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和临床症状的改善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音乐治疗的心理效应根据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 可分为正负两种不同的效应,这与当时患者的心理状态, 对音乐的兴趣及认识水平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正性心理效应与临床疗效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精神病人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有效成分是造成一种激励向上的气氛, 这种气氛正是音乐产生的正性心理效应。负性心理效应的基本特征为负性情绪, 这种情绪对精神病康复有害无益。因此在音乐治疗中应注意对象选择, 以避免负性心理效应的发生。
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心理活动的异常, 愉快的情绪对维护和促进精神健康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 音乐对情绪有更突出的感染力, 它能促使脑的若干重要部分的活动衡和谐, 尤对大脑边缘叶、网状结构、植物神经系统有良好作用。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里, 患者会陶醉在音乐意境之中, 得到美的享受, 并可陶冶性情, 增进身心健康。正是音乐的这种正性效应在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方面起着正性强化作用。调动了病人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 使一切消极的负性心理体验, 如焦虑、恐惧、烦躁等得以改善或消失, 使紊乱的精神活动逐渐得到重新恢复。
2008-12-27 14:37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0.69‰,15岁以上为0.30‰~1.20‰(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 0.3‰(Shinfuku,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