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治疗
补充说明: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治疗
a******W 2021-07-06 10: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治疗可采取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脾脏切除术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如、甲泼尼龙等,根据医嘱调整剂量。这类药物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减轻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因此可用于控制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中的红细胞破坏。
2.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需遵循医师指导进行口服或静脉注射。这些药物能够减少异常免疫应答,从而降低对红细胞的攻击频率和强度。选择此方法是因为其针对了导致溶血的核心机制——自身免疫紊乱。
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血液制品,通常为每周一次,在4-6周内完成一疗程。该产品中含有多种抗体,可迅速中和体内有害的自身抗体;适用于治疗IgA缺乏症所诱发之血管神经性水肿及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急性发作期。
4.血浆置换
血浆置换是将患者血液中的血浆分离出来并替换为正常人的血浆或其他替代品的过程,一般需要多次治疗。该技术可以直接去除引起溶血的异常免疫分子,迅速改善病情;对于存在严重溶血或器官损害风险者尤为重要。
5.脾脏切除术
脾脏切除手术通常采用开放式或腹腔镜下操作,时间依个体差异而定。移除肿大的脾脏后,不再产生大量破坏红细胞的补体成分,有助于缓解溶血症状。适合于因脾功能亢进导致溶血加剧的病例。
在接受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溶血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
2024-02-21 12:1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
福乃得维铁缓释片
用于明确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盐酸左西替利嗪片
用于缓解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过敏症状,如:变应性鼻炎(包括眼睛的过敏症状)、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皮肤粘膜的过敏性疾病;用于减轻感冒时的过敏症状。
司坦唑醇片
1.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预防和治疗;2.严重创伤、慢性感染、营养不良等消耗性疾病。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