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内分泌性肌病> 内分泌性肌病症状

医生回答(1)

李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内分泌性肌病的症状包括肌无力、肌痛、肌萎缩、肌酶增高、肌电图异常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肌无力
内分泌性肌病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会使得神经肌肉传递加速,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则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减弱,从而引发肌无力。这种肌力下降可能发生在任何肌群,但通常从近端肢体开始,逐渐影响到全身。
2.肌痛
内分泌性肌病可导致肌肉组织代谢紊乱,进而引起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刺激肌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使大量Ca2+进入细胞内,激活一系列蛋白激酶和蛋白水解酶,导致肌纤维损伤和炎症反应。此外,激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诱发疼痛信号的放大。肌痛通常出现在四肢近端,但也可能扩散至躯干和颈部。
3.肌萎缩
内分泌性肌病中,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导致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出现肌萎缩的现象。肌萎缩首先从下肢远端开始,然后逐渐向上蔓延至近端,最后波及躯干肌群。
4.肌酶增高
内分泌性肌病时,由于肌细胞受损,细胞内的肌酸激酶等酶类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这些酶活性升高。肌酶增高的程度与肌炎的程度有关,常伴有乏力、肌痛等症状。
5.肌电图异常
内分泌性肌病患者的肌电图显示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有时可见纤颤电位和正锐波,表示有神经源性损害。肌电图异常意味着肌肉的功能受到干扰,可能是由于神经或肌肉本身的问题引起的。
针对内分泌性肌病的症状,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肾上腺皮质激素检测以及肌酶谱分析等检查项目来确定病因。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及补充缺乏的激素如左旋甲状腺素钠片、醋酸可的松注射液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2024-01-10 15: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