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黄疸> 为什么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明显增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溶血性黄疸尿胆原明显增加可能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药物因素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红细胞破坏增加
当红细胞寿命缩短或大量破坏时,会导致游离胆红素增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在血液中蓄积并经肾脏从尿液中排出,表现为尿胆原明显增加。此时需要针对溶血原因进行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则需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
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障碍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其在体内积累,进而引起黄疸。这可能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转化为胆汁,从而逆流入血,引起皮肤和眼白发黄。对于这种情况引起的黄疸,可以考虑遵医嘱用保肝药进行治疗,比如水飞蓟宾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3.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遗传缺陷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或功能障碍,使其更容易被破坏,造成溶血性贫血。这种情况下,红细胞寿命缩短,产生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超过了肝脏的摄取和结合能力,未结合胆红素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被肝细胞摄取后又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结合胆红素。对于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主要是对症治疗,必要时行脾切除术,改善贫血状态,减少溶血,有助于缓解症状。
4.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子血型不合导致的一种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其中以ABO血型系统中最常见的是母亲为O型,胎儿为A型或B型。当母亲为O型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母亲体内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刺激红细胞产生凝集素,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进而引起黄疸。新生儿溶血病通常采用光疗的方式降低胆红素水平,重症病例可能需要换血治疗。
5.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干扰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累,进而引起黄疸。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胆红素的合成、运输或代谢,使得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被肝脏摄取和结合,最终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如果是药物引起的黄疸,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并及时就医。同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相关指标,以及进行尿常规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此外,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饮酒和过度劳累,以减轻肝脏负担。

2024-03-17 20: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

  • 症状起因: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 可能疾病:溶血  巴贝虫病  母乳性黄疸  黄疸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常见检查: 血清间接胆红素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积液纤维结合蛋白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婴幼儿健康检查  

  • 就诊科室:消化、血液、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