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什么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补充说明:什么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2024-08-24 21:4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剧烈的无氧运动如长跑、游泳等容易发生运动性血红蛋白尿。
运动性血红蛋白尿是由于剧烈运动导致肌肉组织缺氧,从而促使肌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释放出来。当血红蛋白进入血液时,它会与高铁血红素结合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这种高铁血红蛋白会导致皮肤和黏膜变蓝。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发生的全身皮肤和黏膜发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等不适。
为了确诊运动性血红蛋白尿,医生通常会进行血液分析,包括血常规、高铁血红蛋白测定以及肌酸激酶水平检测。此外,心电图和胸部X光片也可能被用来排除其他潜在的心肺问题。轻度的运动性血红蛋白尿可以通过休息和补充水分来缓解。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例如美克洛嗪、维生素C等,以促进血红蛋白还原为正常状态。
为了避免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的发生,在进行剧烈运动前应充分热身并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2024-08-26 09:0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高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因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的发绀称肺性发绀,常见于呼吸道阻塞、重症肺炎、肺淤血、肺水肿、大量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等。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发绀称心性发绀,常见于法洛氏四联症等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其临床特点为全身性发绀,除四肢末梢及颜面部(口唇、鼻尖、颊部、耳垂)外,躯干皮肤和粘膜(包括舌及口腔粘膜)也可见发绀,且发绀部位皮肤温暖,局部加温或按摩发绀不消失。2.周围性发绀: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见于体循环淤血、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如右心衰竭、大量心包积液、重症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冷刺激等。其临床特点为发绀常出现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鼻尖等,发绀部位皮肤发凉,若加温或按摩使之温暖后,发绀即可减轻或消失。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并存,常见于全心衰竭。(二)异常血红蛋白血症1.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由伯氨喹啉、亚硝酸盐、磺胺类、硝基苯、苯胺等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所致;也可因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肠源性紫绀”。其临床特点是发绀急骤出现,暂时性、病情危重,氧疗青紫不退,抽出的静脉血呈深棕色,暴露于空气中也不能转变为鲜红色,若静脉注射亚甲蓝、硫代硫酸钠或大剂量维生素C,均可使紫绀消退。还有极少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为先天性,患者自幼即有发绀,有家族史,身体健康状况较好。2.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凡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或化学物质均能引起硫化血红蛋白血症,但患者同时有便秘或服用硫化物,在肠内形成大量硫化氢为先决条件。此类发绀的临床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或更长时间,患者血液呈蓝褐色。
常见检查: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就诊科室:内科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
1.用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冠心病的治疗;2.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脑供血不足、高热或缺氧性颅脑损伤的治疗;3.用于脂肪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病等疾病的治疗。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
1)肝损伤:病毒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中毒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2)肾损伤:急性药物性肾损伤,尿毒症;3)化放疗保护;4)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5)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低氧血症。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脑损伤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周围神经炎帕金森氏病糖尿病颅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