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头疼> 性生活过频繁会不会造成血压低?

性生活过频繁会不会造成血压低?

发病时间:不清楚

性生活过频繁会不会造成血压低?

补充说明:性生活过频繁会不会造成血压低?

a******T 2010-04-12 12:21

性生活 血压低 血压 头沉 头疼 心悸 恶心 低血压 头晕 全身无力 金匮肾气丸 生脉饮 八珍颗粒 红枣 花生 桂圆 维生素 多食 鹿肉 狗肉 羊肉 公鸡 胡椒 辣椒 生姜 韭菜 龙眼 咖啡 食盐 冬瓜 西瓜 葫芦 赤小豆 小便 疲劳 神经 血管 直立性低血压 心脏 高血压 咖啡因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4)

袁俊丽 主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脑炎,痴呆,多发性硬化症,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

提问

性生活一般跟血压低是没有关系的。血压低建议口服生脉饮进行对症治疗,平时饮食上多吃红枣,花生,桂圆等补血的食物,多吃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不能劳累,放松压力,保持愉快心情,平时吃的饭菜可以适当的偏咸一点。

2019-04-03 15:49

举报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炎,肠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问

根据症状患者应该是低血压病,为过度劳累或者久病或者先天禀赋不足导致气血亏虚,气血亏虚则营养滋润功能失调,脑部供血不足,脑髓失去营养,因此头晕,全身无力建议给予补气血,养血清脑药物如金匮肾气丸,生脉饮,八珍颗粒治疗,并勿劳累

2018-10-01 08:00

举报

韩东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诊治。

提问

您好,性生活一般是不会造成低血压的。低血压的治疗重在日常预防,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作。每餐不宜吃得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相对减少。低血压的人每日清晨可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可提高血压;适量饮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呼吸中枢及心血管系统,可以提高血压。

2018-07-26 17:51

举报

王勇林 主治医师 齐河县人民医院

擅长:内科

提问

你好:有影响,血压低,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但要持之以恒。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营养丰富。平时可多食一些具有温脾肾、升阳气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公鸡、酒、胡椒、辣椒、生姜、韭菜、龙眼、浓茶、咖啡等。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少吃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等通利小便的食品,以保持血液容量。

2010-04-12 12:3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压低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正常血压的变异范围很大,随年龄、体质。 环境因素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由于高血压在 临床上常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也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a(90/60 mmHg)即为低血压。绝大多数低血压患者(尤其与体质或遗传有关的长期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并无任何不适,或仅有头晕、困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少数(血压急剧下降者)出现以脑供血不足为主 的临床症状,如头晕、眼黑、肢软,甚至可以出现晕厥或休克。

  • 症状起因:一、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有关本部分内容可参阅本书晕厥和休克章节。 二、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其中多数与患者体质、年龄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称之为体质性低血压;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而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等系统疾病有关的低血压称之为继发性低血压。 三、临床常见的慢性低血压病因分类: 1、体质性低血压 2、体位性低血压 (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2)仰卧性低血压综合征 (3)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 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周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 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包括神经节)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 抑郁药物、氯丙臻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 可能疾病: 体质性低血压 急性失血性贫血 胆碱能性荨麻疹 自发性气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