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一年以上
请问靠自己的意志能去战胜自己顽固的强迫症
补充说明:请问靠自己的意志能去战胜自己顽固的强迫症
a******4 2013-12-13 16:3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首先是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去战胜自己玩过新的强迫症,但也是需要有很强的意志力,并且要有很强大的内心,那么最好就是能够自己进行调理,对病情也是有很大的帮助。但也能够去医院配合心理受到治疗。,最好是不要去服用药物治疗。
2018-12-29 22:45
举报你好,强迫症是在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产生,想要走出强迫症,首先肯定需要你有强烈的想要好转的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能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出来。这个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强迫症自助方面的书籍和文章,运用书里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自我调整;当然对于一些强迫思维、强迫行为非常严重的朋友,而且通过自我调整没办法自己走出来的,我们还是建议及早进行治疗,寻求专业的帮助。当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自己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
2013-12-15 15:5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杨魁芬 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擅长:从事神经内科、精神病、心理障碍临床工作30余年,特别擅长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头痛、头晕、神经症、躁狂症、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强迫症、恐惧症、自闭症等神经疾病。
提问
可以的,强迫症主要就是严重的心理问题,只要平时注意好了,可以自己战胜的,祝您早日康复
2013-12-14 14:06
举报王玉堂 主任医师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擅长:针对失眠、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症、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惧症、自闭症、更年期综合症、网络成瘾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有其独到见解。
提问
您好,出现强迫症建议您可以到中医医院进行诊治,并且不要在生活中盲目服用药物来治疗,不然很容易出现药物的副作用伤害。临床医学证明,精神疾病无法彻底治愈的根本原因是在于传统治疗只停留在控制神经递质分泌,无法有效修复神经递质的受体机能障碍导致的受损脑细胞。中医针对病因治疗快速修复受损基因,激活脑细胞再生。有效调控神经递质平衡,改善大脑组织供氧,迅速改变患者症状
另外,在生活中,您也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让自己克服强迫的症状。
1、制想法
制想法是用震惊术打断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的自控方式。例如用一个定时闹钟,让它每3分钟响一次,钟响时大声说“停!”予以驱除。多次做到后,便依次改用正常声音、微弱声音直至仅在内心说“停!”来驱除强迫观念等强迫症状。
2、注意劳逸结合
在日常生活中,被强迫症的症状所干扰,所以也可以通过劳逸结合的方法,适当的自我放松,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也可以在紧张工作之余,学会自我放松的方法,试着用深呼吸的方法,缓解全身紧绷的神经,这对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是非常有效的。
3、宣泄法
人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假如不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宣泄和调节,将给身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要是你心中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千万不要闷在心里,而要向知心朋友或亲人倾常有利的。
4、用心去感悟生活
强迫症患者总是在用脑生活,却忘记了用心生活。用脑生活是让我们理性的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这是没有错的。但是,用心的生活是让我们学会爱自己,学会爱别人。爱的力量是强大的,爱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强迫症当然也包括其中。
2013-12-14 11: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深呼吸训练器
暂无数据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呼吸训练器
用于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可以提高肺部顺应性,增加有效通气,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和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长春胺缓释胶囊
1.本品用于治疗衰老期心理行为障碍(如警觉性和记忆力丧失、头晕、耳鸣、时间与空间定向力障碍、失眠)。2.也可用于急性脑血管病及脑外伤后综合征。3.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视网膜疾病。耳、鼻、喉科治疗方面,可用于治疗耳蜗前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