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周期性麻痹> 四肢无力,有肌肉疼痛性抽筋,多数是双手的肌肉这样子,

精选回答(1)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提问

通常情况下,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与过度劳累、局部受凉、缺钙、肌肉痉挛、多发性肌炎等因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做重体力劳动,可能会使肌肉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从而出现四肢无力、肌肉酸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2、局部受凉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并且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使局部受凉,导致肌肉痉挛,从而出现四肢发凉、酸痛、抽筋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自身保暖,适当增加衣物,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

3、缺钙

若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挑食偏食,可能会使身体缺钙,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加,从而出现肌肉痉挛、酸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比如牛奶、排骨汤等,也可遵医嘱口服碳酸钙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肌肉痉挛

如果长期不运动,突然剧烈运动,可能会使局部肌肉发生痉挛,从而出现局部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注意多加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也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缓解。

5、多发性肌炎

由于自身免疫力下降,可能会导致肌肉组织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四肢无力、肌肉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甲氨蝶呤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要注意合理膳食,适当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9-01-16 14:48

举报

医生回答(2)

肖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四肢无力,肌肉疼痛性抽筋,多数在双手出现,可能是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突触前膜Ach(乙酰胆碱)受体被自身抗体所破坏,导致突触后膜上的Ach受体数目减少,从而影响神经递质的正常释放,使肌肉收缩减弱或不能收缩,进而引发上述临床表现。
此外,还应考虑代谢性肌病、周期性瘫痪等疾病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完善血液检查、肌电图以及基因检测以确定诊断。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肌肉功能障碍,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式与重症肌无力有所不同。
重症肌无力患者需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加重症状,并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存在肌肉疼痛性抽筋的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也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4-02-09 03:20

举报

江雨倩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周期性麻痹也称为周期性瘫痪,是指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   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低钾型、正钾型和高钾型三种。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周期性麻痹通常是指前者而言。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症状表现:
1.低钾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的在发作前可有暴食、酗酒、高糖饮食、疲劳、剧烈活动、情绪紧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寒冷等诱因。大多在夜间睡眠或清晨睡醒时发病,也有在午睡时发病。醒时发现四肢软瘫、麻木、酸痛、无力。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困难。
肢体瘫痪双侧对称,近端为重,亦可仅波及双下肢,波及四肢时一般也以下肢为重。有时颈肌无力,抬头困难。肢体瘫痪程度不等,可由轻瘫至全瘫。肌无力一般于数小时内达高峰,检查时发现肌张力降低,腱反射降低或消失。本病无感觉障碍,无锥体束征,脑神经支配肌肉一般不受累及。
部分患者出现少尿或尿潴留。心脏听诊可发现心音低钝,心动过速,心律紊乱。重症者可有血压下降,严重心律紊乱,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跳骤停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014-08-22 18: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周期性麻痹 (周期性瘫痪,强直性周围性瘫痪)

周期性麻痹(periodicparalysis)也称为周期性瘫痪,是指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低钾型、正钾型和高钾型三种。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周期性麻痹通常是指前者而言。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