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肛肠外科> 肛门坠胀>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中医治疗

医生回答(2)

闵金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可以考虑针灸疗法、中药调理、穴位贴敷、推拿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1.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经络和穴位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分娩困难。操作由专业针灸师执行,在临床环境中进行。此方法有助于改善子宫收缩力和宫颈扩张,从而促进胎儿下降。选择合宜的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可增强子宫收缩,有效应对持续性枕后位难产。
2.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需个体化配方,通常包括补血、益气及调和脏腑功能的草药,内服时间依处方而定。中药可调整母体体质,辅助胎儿顺利转为头先露位置。对于持续性枕后位难产,某些方剂如四物汤加味可滋补血液、舒缓子宫紧张。
3.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使用特制中药外敷膏药粘附于选定腧穴上,一般保持6-12小时。此法能温和地调节体内气血平衡,对分娩过程有积极影响。对于持续性枕后位难产,适当选取百会、涌泉等穴位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4.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在舒适环境下按一定手法施术,通常每次30-45分钟。推拿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并可能影响骨盆结构,有利于胎儿转为正确胎位。针对持续性枕后位,特定技巧如肩井透天髎可提供帮助。
在整个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应定期接受专业中医师的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运用上述治疗方法。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胎儿健康发育。

2024-01-12 09:19

举报

郑力行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持续性枕后位难产有以下症状表现和体征:
  常见如下症状:

  (1)临产后胎头衔接较晚及俯屈不良,由于枕后位的胎先露部不易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及宫颈扩张缓慢。

  (2)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致使宫口尚未开全时,过早使用腹压,容易导致宫颈前唇水肿和产妇疲劳,影响产程进展。

  (3)产妇易疲劳:与产妇未至宫口开全即不自觉屏气用力有关。

  (4)宫颈水肿,产程进展缓慢。持续性枕后位常致第二产程延长。争取于产程早期发现枕后位,这样才能及时处理避免产程延长。

  (5)若在阴道口见到胎发,经过多次宫缩及屏气用力仍不见胎头继续下降,应想到可能是持续性枕后位。

  (6)背部疼痛:产妇临产后不久即感背部疼痛,随子宫收缩而出现,随产程进展而加剧。

  (7)产妇提前出现下屏:当活跃早期宫颈口仅张开3~5cm时产妇即有下屏感,这是由于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压迫直肠所致。

  (8)宫颈前唇常出现水肿:宫颈口扩张至8~9cm停滞,不易开全。

  (9)肛门坠胀:第二产程时产妇肛门坠胀严重。

  (10)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图表现各种异常情况:据报道150例持续性枕后位的产程图,除1例正常外,149例均有不同类型的异常;①胎头被阻于骨盆入口,多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或(和)活跃早期(宫颈扩张3~5cm时)宫颈扩张延缓或阻滞;②活跃晚期(宫颈扩张8~9cm时)宫颈扩张延缓或(和)阻滞,可表现为活跃期延长或减速期延长;③宫颈口开全后出现胎头下降延缓或(和)阻滞,致使第二产程延长。

  (11)漏斗形骨盆:易出现持续性枕后位凡漏斗形骨盆(包括男型及猿型骨盆),在临床早期若发现胎头取枕后位衔接,应警惕持续性枕后位的可能性。

  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枕后位一般不难确诊,必要时可以结合B超检查,利用超声影像了解胎头颜面及枕部位置,可以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无须反复肛查和阴道检查。

2015-05-01 13: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