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检测两项

精选回答(2)

余欣 副主任医师 南充市顺庆区东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外感发热、咳嗽、哮喘、肺胀、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胃痛、泄泻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

提问

糖尿病检测两项,一般是指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是判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或其他糖与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非酶催化反应的产物,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可反应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4%-6%,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大于等于6.5%,则提示患者近期血糖控制不佳,需要及时调整降糖方案。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后,早餐前采集的血浆检测出的血糖值,属于糖尿病的诊断方法。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是判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红蛋白形成的,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可以反映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

如果患者确诊为糖尿病,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

2018-07-12 20:41

举报

韩东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诊治。

提问

您好,肝硬化和服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是不会导致糖尿病的。如果被检查者连续两天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同一天空腹血糖测定≥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11.1mmol/L,则可诊断为糖尿病。建议您尽快到当地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及检查,做一下空腹糖耐量测定和胰腺功能检查,如能确诊糖尿病的话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规范应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2018-07-10 19:26

举报

医生回答(2)

丁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糖尿病的检测通常包括血糖水平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肾功能检查以及眼底检查。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血糖水平测定
血糖水平测定用于快速评估患者的即时血糖浓度,以确定是否存在高血糖或低血糖。通过抽取血液样本并使用专用仪器立即分析其葡萄糖含量。
2.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可反映过去8-12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通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离子交换层析法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分离和纯化后进行分析。
3.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肾脏损伤,指导治疗方案调整。通过随机尿液样本送检至实验室进行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测试。
4.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肌酐等指标,旨在评估肾脏清除废物的能力及受损程度。一般空腹状态下抽血化验即可得出结果。
5.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能直接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及黄斑区状况,协助诊断糖尿病引起的视力减退等问题。由专业医师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患者的眼睛内部结构进行细致观察。
以上各项检查均需在无特殊准备下完成。但进行眼底检查时应避免佩戴隐形眼镜,并告知医生任何眼部不适症状。

2024-03-08 00:24

举报

易茶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在饮食方面要注意。
1.禁止吃甜食和许多种水果,因为葡萄糖、蔗糖,消化吸收快,食用后将使血糖升高。
2.也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最好也不要饮酒。
3.此外,南瓜、苦瓜、洋葱、黄鳝等,适宜多吃。
关于调理方面:
糖尿病本身的原则是要改善糖体平衡、修复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防止糖尿病并发症,针对糖尿病来源的不同进行对症。然而由于常年服用药物,很多糖尿病疾病患者已经产生耐药性,有的甚至会因为药物的伤害而引发肝肾的衰竭,并且产生药物依赖。这样不仅达不到治愈的作用,反而加重了病情。所以糖尿病最好选择一些天然无副作用的调理品进行调养。像微络康洗胰清糖素这样的天然膳食营养调理品,就可以在改善糖平衡的同时避免过多用西药给身体造成的副作用,适合糖尿病高血糖者长期服用。

2015-12-13 15: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消渴)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