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氨基甲酸酯类杀>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发病时间:不清楚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补充说明: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a******W 2021-08-08 19:49

传导阻滞 瘫痪 染色体畸变 发育 麻痹 中毒 胆碱酯酶 神经 肌肉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吴水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过神经传导阻滞、肌肉传递障碍、过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胆碱酯酶活性、影响生殖细胞发育等作用机制来发挥其毒性效应。该类杀虫剂属于剧毒农药,使用时需谨慎并咨询专业人士或医生。
1.神经传导阻滞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通过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及时分解,从而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去极化,最终导致神经冲动无法正常传导。此功效可解释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昆虫产生麻痹、瘫痪等作用,进而达到灭杀效果。
2.肌肉传递障碍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可以干扰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导致肌肉收缩功能丧失。上述作用机制使得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够有效控制害虫的活动能力,使其失去逃脱和觅食的能力。
3.过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能增强乙酰胆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状态。这种作用机制有助于提高害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增强其毒性。
4.抑制胆碱酯酶活性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具有类似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止乙酰胆碱水解,导致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由于胆碱酯酶是调节体内乙酰胆碱浓度的关键酶之一,因此抑制其活性会导致乙酰胆碱浓度过高,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
5.影响生殖细胞发育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可通过干扰DNA合成及修复过程,影响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干扰其发育进程。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生殖细胞出现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进而影响后代的健康。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农药,但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减少接触。此外,对于从事相关行业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监测可能的职业暴露风险。

2024-01-06 00: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