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普外科> 切口疝> 术后切口疝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水鹏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普外科

提问

术后切口疝可能是腹内压增高、手术后组织愈合不良、术后感染、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因导致的,需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患者应尽快就医以评估切口疝的大小和严重程度。
1.腹内压增高
腹内压增高通常由长期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原因引起,会导致腹壁薄弱区域向腹腔外突出形成疝。对于腹内压增高的患者,可通过使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来缓解症状。
2.手术后组织愈合不良
手术后组织愈合不良可能导致切口处的软组织结构变得脆弱,容易被腹腔内的压力推挤而形成疝。针对此原因导致的问题,可考虑应用聚乙醇酸缝线进行修补,以增强切口周围组织的强度和完整性。
3.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可能影响伤口愈合过程,增加发生切口疝的风险。抗生素治疗是关键,例如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控制感染。
4.肥胖
肥胖患者的腹部脂肪堆积会对腹壁造成压迫,使腹壁肌肉和筋膜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切口疝的发生风险。减轻体重可以降低腹内压,预防切口疝的发生。建议采取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减重。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会引起呼吸困难,进而导致胸廓过度膨胀,增加腹内压。COPD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异丙托溴铵吸入溶液等支气管舒张剂缓解症状,减少腹内压升高对切口的影响。
术后切口疝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涉及腹部肌肉收缩的运动,以减少腹内压增高。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糖尿病患者需调整降糖药口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盐酸吡格列酮片等。

2024-03-03 20:0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