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什么密切相关

医生回答(1)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血小板破坏增加、巨核细胞生成减少、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密切相关。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治疗或脾脏切除术。
1.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
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错误识别并发起攻击,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在ITP中,这种异常的免疫应答会导致血小板被错误地认为是外来物质而被破坏。ITP患者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等典型临床表现,可伴有鼻衄、齿龈渗血等症状。治疗上通常采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等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2.血小板破坏增加
血小板破坏增加主要是由于脾脏内血小板寿命缩短所致,进而引起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现象发生。针对脾功能亢进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以考虑通过脾切除术来改善病情。
3.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巨核细胞生成减少可能由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或功能障碍引起,影响血小板的生产。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高粘滞血症、肾功能损害等,临床上常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易感于某些特定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可能会影响血小板的功能或生存能力。ITP患者亲属患此病的风险较一般人增高,但并非所有携带相关基因的人都会发病。对于有家族史者,建议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监测血小板水平。
5.感染因素
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这些感染可能会触发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炎和溃疡形成,进而影响血小板功能。治疗上需同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通过服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免加重免疫介导性炎症反应。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小板计数、骨髓活检等检查,以进一步评估病情。

2024-02-28 05: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云南红药胶囊

止血镇痛,活血散淤,祛风除湿。用于胃溃疡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过多,眼底出血,眼结膜出血,鼻衄,痔疮出血,软组织挫伤,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等。

聚甲酚磺醛栓

1.妇科: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真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 2.外科与皮肤科:用于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3.口腔科: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的炎症口轻溃疡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止血.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