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儿童口吃>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心理学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心理学

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心理学

补充说明:儿童口吃的原因及矫正方法心理学

a******W 2022-03-23 16:14

儿童口吃 心理治疗 染色体异常 呼吸 语言障碍 心理咨询 发育 口吃 紧张 焦虑 矫正 神经 大脑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医生回答(1)

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儿童口吃的原因可能有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发育异常、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以及语言习惯不当。矫正方法包括语言训练、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建议寻求专业言语治疗师的帮助,以确保孩子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关注。
1.遗传因素
口吃的家族聚集性可能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导致大脑的语言处理区域功能障碍。针对遗传性口吃,可采用行为疗法中的缓慢训练法,以减少紧张和压力。
2.神经生理发育异常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大脑左右半球连接异常,可能导致表达能力不足,引起口吃现象。可以考虑通过言语病理学评估来确定是否需要专业治疗,如声带按摩、呼吸调节等物理治疗方法。
3.心理因素
当孩子受到惊吓、紧张或者焦虑时,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度过高,影响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口吃的现象。可以通过放松技巧、认知重构等方式改善孩子的心理状态,减轻口吃症状。
4.家庭环境因素
如果父母存在口吃或其他语言障碍,可能会对孩子的语言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孩子模仿并形成口吃。家长应尽量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给予正面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5.语言习惯不当
错误的语言习惯可能导致发音不准确或节奏紊乱,从而诱发口吃。纠正不当语言习惯的关键是渐进式练习和正反馈强化,可通过口语表达训练进行干预。
建议定期进行语言评估和心理咨询,监测孩子的进展。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言语治疗师,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2024-02-09 09: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苯甲酸利扎曲普坦片

用于成人及6-17岁儿童有或无先天的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不适用于预防头痛,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头痛患者。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Ph+CML)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用于治疗不能切除和/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成人患者。用于以下适应症的安全有效性信息主要来自国外研究资料,中国人群数据有限:1.用于治疗成人复发的或难治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2.用于治疗嗜酸细胞过多综合症(HES)和/或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CEL)伴有FIP1L1-PDGFRα融合激酶的成年患者。3.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MDS/MPD)伴有血小板衍生生

熊胆川贝口服液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热咳咳痰不止,咯痰不爽。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