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厉害怎么缓解

精选回答(7)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炎,肠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问

这种情况主要是应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来进行调理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少量应用激素,也可以应用生物制剂,如益赛普等来进行缓解疼痛。

2016-08-24 09:11

举报

颈复康药业 医师 其他

提问

你好,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免疫性的疾病,所以容易导致的关节疼痛变形以及晨僵麻木不适的症状,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否是活动期,建议及时挂个风湿免疫科,做个类风湿因子和关节的X线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时的给予抗风湿止痛以及小剂量的激素药物及时的对症用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017-06-09 22:50

举报

双蚁药业 双蚁药业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建议及时的挂个类风湿免疫科,做个血沉以及抗风湿免疫因子等检查,结合症状体征以及检查结果及时的给于抗风湿止痛的药物治疗,其次可以给于辩证根据你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给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的药物调理。

2017-01-14 19:59

举报

任甲亮 副主任医师 诏安同济医院

提问

风湿和类风湿不一样。你是大关节痛,有可能是风湿性关节炎。建议你验血确诊,暂用非淄体消炎镇痛药如炎痛喜康,消炎痛类缓解。

2016-08-24 16:53

举报

米建 主治医师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擅长:血液病,哮喘

提问

这种情况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 ,可以祖师麻,芬必得正规治疗,没有偏方的。

2016-08-24 08:08

举报

任德广 副主任医师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擅长:骨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脊椎病、股骨头坏死、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等、闭合性骨折,骨病,以及软组织损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提问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采取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均能得到一定的疗效。现行治疗的目的在于:①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②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③修复受损关节以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治疗方法如下:
一般疗法:发热关节肿痛、全身症状来者者应卧床休息,至症状基本消失为止。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以免过久的卧床导致关节废用,甚至促进关节强直。饮食中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要充足,贫血显著者可予小量输血,如有慢性病灶如扁桃体炎等在病人健康情况允许下,尽早摘除。
理疗法:目的在于用热疗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肌肉松弛,达到消炎、去肿和镇痛作用,同时采用锻炼以保持和增进关节功能。理疗方法有下列数种:热水袋、热浴、蜡浴、红外线等。理疗后同时配已按摩,以改进局部循环,松弛肌肉痉挛。
锻炼的目的是保存关节的活动功能,加强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在急性期症状缓解消退后,只要患者可以耐受,便要早期有规律地作主动或被动的关节锻炼活动。
外科治疗:以往一直认为外科手术只适用于晚期畸形病例。目前对仅有1~2个关节受损较重、经水杨酸盐类治疗无效者可试用早期滑膜切除术。后期病变静止,关节有明显畸形病例可行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或破坏可作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负重关节可作关节融合术等。

2014-09-22 15:14

举报

苏振超 山东冠县城关卫生院

擅长:肾内科

提问

你好,建议点滴青霉素,口服扶他林治疗看看,平时结合当地中医,进行中药调理即可

2010-06-17 18:53

举报

医生回答(1)

邓明俊 主任医师 成都附大强直医院

擅长: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早期AS合并腰椎活动受限的诊治、脊柱侧弯、颈腰椎脊柱关节病等都有着丰富经验。

提问

你好,类风湿患者受累的关节均可出现肿胀,关节肿胀提示炎症较重。典型的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例如近端指间关节的梭形肿胀。关节肿胀在四肢小关节最易检查出来,而肩髋等大关节肿胀却不易发现。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一定不能盲目治疗,要树立治疗信心,用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建议尽早去正规专业医院进行系统化治疗,避免关节变形,病情反反复复。

2019-06-30 15: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病,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可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 共有近500万患者。本病特点是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患者发病于35-50岁。同时类风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营养、职业、心理和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都有关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