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关节僵直> 黏脂贮积症Ⅲ型

精选回答(1)

韩东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诊治。

提问

黏脂贮积症III型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于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缺陷所致,以口腔黏膜、鼻腔、眼部、肝脾、骨骼、心脏等部位的病变为主要表现。

黏脂贮积症III型是一种由于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缺陷所致的疾病,常见的致病基因为ABCC8和ABCC9,患者可能会出现口腔黏膜白斑、角膜浑浊、皮肤增厚、面部粗糙、智力低下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患者可以去正规的医院通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方式进行判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骨髓移植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2018-09-23 12:18

举报

医生回答(2)

苏棋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黏脂贮积症Ⅲ型的诊断需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
此疾病由特定基因突变导致多种溶酶体酶缺失或活性降低,影响到脂肪、糖类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分解与代谢,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表现。确诊通常需依赖于相关酶活性测定和基因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有轻度症状或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这可能是由于基因变异的类型不同所致。对于这些患者,虽然症状较轻,但仍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避免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黏脂贮积症Ⅲ型的诊断和管理需综合考虑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定期的生化指标监测和适当的医学咨询是关键,可帮助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4-01-08 01:57

举报

于小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黏脂贮积症Ⅲ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Strecker等(1976)发现此症病人组织细胞神经氨酸酶缺乏,可能该种酶缺乏与多种溶酶体水解酶的识别部位异常有关,如己糖苷酶、β-葡萄糖苷酸酶、β-半乳糖苷酸酶等的识别部位缺损,造成过多的中性、酸性黏多糖及黏脂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2014-07-27 18: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