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肾功能不全>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医生回答(3)

胡湛波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可能与铁利用障碍、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血液透析相关性溶血等病因有关,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进一步检查和诊治。
1.铁利用障碍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之一,当肾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铁代谢异常,进而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这使得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摄入的铁来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从而引起贫血。对于缺铁性贫血,可以考虑口服补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富马酸亚铁片等进行补充。
2.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激素,能够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肾性贫血是因为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可以通过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改善,例如EPO-α、EPO-β等。
3.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损伤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以及铁和其他造血原料的缺乏,进而引起贫血。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同时可遵医嘱使用罗沙司他胶囊、甲磺酸丁醇片等药物纠正贫血。
4.尿毒症
尿毒症是一种晚期肾脏病,此时肾脏几乎完全丧失了排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体内蓄积的毒素会影响红细胞的生存和发育,导致贫血发生。尿毒症患者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如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等,有助于清除体内毒素,缓解贫血症状。
5.血液透析相关性溶血
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的红细胞可能会受到机械或化学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导致溶血现象。对于血液透析相关性溶血,应调整透析参数,如降低透析液温度或增加超滤量,以减少溶血风险。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肾功能指标,以便及时发现肾性贫血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营养支持治疗。

2024-01-31 06:24

举报

姚莉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营养不良,造血障碍;失血;消耗。营养不良一般为造血原料不足所致,多见于缺铁及叶酸。一般可纠正,早晚一般不危及生命。造血障碍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失血:非肿瘤失血;一般为外伤性及女性生理性。肿瘤性失血; 一般为消化道或泌尿道慢性出血所致。消耗:肿瘤消耗最典型的表现为贫血与消瘦,以上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肾性贫血的发生。

2014-11-25 17:03

举报

韩左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所谓肾性贫血,是指由于肾功损害而引起的贫血。临床诊断可询问肾脏病史,查血肌配、血尿素氮则能作出结论。然而部分患者无明显的肾脏病表现及病史,加之以前从未作过尿液检查,发现自己脸色不好看了才去医院就诊,往往容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实有经验的医生会先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因为检查方法简单易行,就会大大减少误诊率。

2014-11-25 17: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