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缺钙> 睡觉经常抽搐

医生回答(2)

林小浅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睡觉时出现抽搐可能与睡眠障碍、电解质紊乱、缺钙、癫痫、多发性肌炎等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抽搐现象。如果症状频繁发生或影响生活质量,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肌肉痉挛和抽搐。睡前适当运动、听舒缓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促进睡眠。
2.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异常,出现肌肉痉挛和抽搐的症状。轻度电解质紊乱可通过调整饮食来纠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氯化钾缓释片、枸橼酸钾颗粒等药物进行补充电解质。
3.缺钙
缺钙会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痉挛和抽搐。对于缺钙引起的抽搐,可以通过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D3咀嚼片等进行治疗。
4.癫痫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由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的位置不同,放电涉及的范围不同,可表现为发作性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抗癫痫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钠注射液、卡马西平片等。
5.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骨骼肌炎症和变性为主要病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情处于活动期时,炎症细胞浸润和水肿可刺激周围神经,进而诱发抽搐。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泼尼龙片、醋酸片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监测电解质水平和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同时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维生素D摄入,有利于维持身体健康。

2023-12-29 10:11

举报

冯雪丽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这在很多人多会出现,这属于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入睡时,大脑皮层大部分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但仍有部分神经比较活跃,发出一些微弱的运动指令引起小腿抽动。睡眠中的这种抽动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一种。随着睡眠的加深,四肢极度放松,大脑通往下肢的运动指令系统非常微弱。与此同时,大脑操纵能力很低,抑制下肢条件反射的力量微乎其微,使下肢处于容易出现条件反射的状态。这时如果稍有原因,就容易产生下肢抽动的条件反射。另外,如果白天劳累过度,或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也有可能引起睡觉时肢体的不自觉抽动。不用过于担心,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情况。注意放松

2015-02-17 13: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

用于治疗因缺钙、锌引起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食欲缺乏厌食症,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百乐眠胶囊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

1.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3.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6.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