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瘫> 脑瘫>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

医生回答(5)

王子墨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异常、姿势不对称、过度激惹、喂养困难等。如果这些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咨询儿科医生或神经科专家进行评估和治疗。
1.运动发育迟缓
运动发育迟缓是指从新生儿到婴儿期,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导致肌肉控制和协调障碍,进而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孩子坐立、爬行、站立等大运动发育延迟,以及精细动作如抓握、手指灵活性差。
2.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异常可能由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起,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异常,从而影响肌肉紧张度。临床表现包括肌肉僵硬或松弛度过低,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痉挛性瘫痪。
3.姿势不对称
姿势不对称通常是因为大脑皮质受损后无法正常调节脊髓反射弧的功能活动所致。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颈偏向一侧、肩胛带下沉、骨盆倾斜等非对称性的体态。
4.过度激惹
过度激惹可能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了睡眠-觉醒周期的调控,导致情绪易激动。这类儿童可能出现难以安抚、容易哭闹、难以入睡等情况。
5.喂养困难
喂养困难可能与吞咽功能障碍有关,这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会导致吸吮、咀嚼和吞咽动作不协调,使食物回流至鼻腔或口腔外。
针对宝宝脑瘫的早期诊断,可以进行磁共振成像(MRI)以评估大脑结构异常。治疗措施主要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语言疗法。家长应注意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促进身体健康。

2024-02-19 23:52

举报

郑秀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
 (1)强直型:主要表现为铅管样或齿轮状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症状,腱反射不亢进。

  (2)肌张力低下型: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进。

  (3)震颤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与锥体外系受累有关。

  (4)脑性瘫痪患儿常由于较广泛的脑损伤引起,故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者较为常见。例如,25~80%的患儿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儿合并癫病,并有少数病例合并语言障碍或感知觉及行为异常等。

2016-01-04 17:21

举报

张德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
共济失调型
  这种类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小神经内科变体征,常见眼球震颤,辨距不良,步态不稳、摇晃及意向性震颤等。肌张力偏低,腱反射不亢进。

2016-01-04 17:21

举报

康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
脑瘫患儿大多数属于这种类型的。也是最为常见的临床类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折刀样”增高,以屈肌张力增高为主,下肢内收肌群尤为显著。患儿双大腿外展困难,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肠肌收缩而致跟腱挛缩。竖立抱起时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呈剪刀状。行走时呈“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受累肢体呈典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根据受累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性瘫痪又可分为四肢瘫、偏瘫、三肢瘫及单瘫等。其中以四肢瘫或偏瘫较为多见,其他类型少见。

2016-01-04 17:21

举报

曹天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宝宝脑瘫的早期症状
手足徐动型
  主要病变部位集中在锥体外系,常常表现为四肢、头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虫样”不自主运动。紧张、兴奋时加重,安静时减轻,入睡后多动消失。多动症状在进行有意识的动作时尤为明显,如取拿物品时不能顺利接触该物品,而是上肢高举或伸向后方,摇动,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动增多,表情怪异。协同运动能力极差。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声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语言障碍。单纯手足徐动型脑性瘫痪常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不亢进,亦无病理反射。但本型常与痉挛型共同存在。

2016-01-04 17: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