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4)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早搏可能由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
1.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症反应,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受损,从而出现早搏。这种炎症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伤、死亡或异常活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减少,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进而诱发早搏的发生。病变处的斑块可能不稳定并形成栓子,堵塞冠脉管腔,导致局部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导管将阻塞的冠脉重新开通,恢复血流通畅。
3.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使左心室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当血压突然升高时,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导致早搏发生。常用降压药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以及普利类、沙坦类等。
4.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易出现早搏。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在长期负荷过重的情况下会发生重构,表现为心肌细胞肥大、增生和纤维化,这些病理变化使得心肌细胞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通透性降低,从而使离子通道的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心脏的电生理特性。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拮抗剂可以减慢心跳,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早搏的发生。例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膜内外的离子分布失衡,容易造成膜电位不稳定,触发异常放电;而高钙血症则会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自律性,同样引起早搏。纠正电解质紊乱通常需要静脉注射补充电解质溶液,如钠盐、钾盐等。
建议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以评估早搏的情况,特别是在进行剧烈运动或处于应激状态下。对于存在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推荐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评估冠状动脉状况。

2024-01-11 22:55

举报

吴庆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心脏早搏
 应参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排血量以及发展成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而决定治疗原则。

  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过早搏动,大多不需特殊治疗。有症状者宜解除顾虑,由紧张过度情绪激动或运动诱发的过早搏动可试用镇静剂和β-受体阻滞剂。

  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宜尽快找出早搏发作的病因和诱因,给予相应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同时正确识别其潜在致命可能,积极治疗病因和对症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可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房性和房室交接处早搏大多选作用于心房和房室交接处的Ⅰa、Ⅰc、Ⅱ、Ⅳ类药,而室性早搏则多选用作用于心室的Ⅰ类和Ⅲ类药(参见上文药物分类,也参见第七篇“临床药理学概论”)。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早搏常需紧急静脉给药。以Ⅰb类为首选。急性心肌梗塞初期仍常首选静脉内利多卡因。心肌梗塞后若无禁忌,则常用β-阻滞剂治疗。原发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禁用Ⅰ类药,原发性者可选用β-阻滞剂、苯妥英或卡马西平。继发性者去除病因,宜用异丙肾上腺素或心房或心室起搏治疗。

2016-03-27 21:49

举报

黎永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你好!心脏早搏
(一)病史、症状:由于患者的敏感性不同,可无明显不适或仅感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心脏停跳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询问有助了解早搏原因指导治疗,注意询问近期内有无感冒、发热、腹泻病史有助是否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判断。洋地黄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利尿剂的应用有时会诱发早搏的发生。

  (二)体检发现:除原有基础心脏病的阳性体征外,心脏听诊时可发现在规则的心律中出现提早的心跳,其后有一较长的间歇(代偿间歇),提早出现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可伴有该次脉搏的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心电图对早搏有诊断意义。房性早搏为提早出现的QRS波其前有一异形P波,其后有一不完全代偿期,QRS波形多与正常QRS波形一致。结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与正常QRS波相一致,其前无P波,代偿期完全。室性早搏提早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代偿期完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详细记录早搏发生的多少,发生的规律,治疗效果等。怀疑心肌炎者可行血心肌酶学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发现心肌病和部分冠心病患者。长期服用利尿剂和怀疑洋地黄中毒者应测定血电解质,必要时测定血洋地黄浓度。

2016-03-27 21:49

举报

闵文强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心脏早搏
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2016-03-27 21: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