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 怎样避免二胎溶血症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避免二胎溶血症可通过胎儿血型筛查与监测、孕前血型鉴定、Rh阴性母亲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择期剖宫产以及新生儿黄疸监测等措施来实现。
1.胎儿血型筛查与监测
通过检测母体和胎儿的血型来预测可能发生的溶血风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定期进行孕妇血液和胎儿血液样本采集及分析,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孕前血型鉴定
了解父母双方及其家族成员的血型,有助于预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差异,提前做好准备。在计划怀孕时对夫妻双方进行血型测试,确保准确了解双方血型,为生育健康宝宝提供基础信息。
3.Rh阴性母亲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针对Rh阴性母亲在接受第一胎分娩后可能会产生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病,使用药物以减少或防止这种反应的发生。对于Rh阴性的准妈妈,在第一胎分娩后接受特定的免疫抑制剂注射,以降低再次怀孕时发生溶血的风险。
4.择期剖宫产
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手术分娩可以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根据医生建议确定最佳剖腹产时间,并按计划进行手术。
5.新生儿黄疸监测
密切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并处理溶血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在新生儿出生后定期测量其皮肤、眼白等部位的黄疸程度,以便及时干预。
如果二胎产妇出现了疑似溶血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型鉴定等,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2024-03-23 14: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