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咬指甲> 孩子爱咬指甲是什么原因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孩子爱咬指甲可能是缺锌、焦虑症、异食癖、铅中毒或强迫症等引起的,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缺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缺锌会影响味觉和嗅觉,导致食欲不振,从而出现啃指甲的行为。补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可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症状。
2.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伴有紧张不安、恐惧等症状,这些情绪可能导致个体通过咬指甲来缓解内心的不适感。抗焦虑药物如舍曲林片可以减轻焦虑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
3.异食癖
异食癖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持续进食非营养性物质,如纸张或泥土等。这可能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了食物选择行为。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这种异常行为模式。
4.铅中毒
铅中毒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使个体失去对肌肉运动的正常控制能力,表现出咬指甲的行为。一旦确诊为铅中毒,应立即停止接触含铅物品,并进行驱铅治疗,如依地酸二钴注射液。
5.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障碍,特征是反复出现强烈而无法抗拒的念头或冲动,例如需要不断清洁或检查某些事物。这些强迫行为可能是为了减少焦虑感,因此会出现咬指甲的情况。抗抑郁药如盐酸氯米帕明片可用于治疗强迫症相关症状,但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可进行血液锌含量检测以及脑电图检查。

2024-01-26 07:2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咬指甲

咬指甲也称咬指甲症或咬指甲癖,是指反复咬指甲的行为。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见于3~6岁儿童,男女均可发病。多数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咬指甲行为可自行消失,少数顽固者可持续到成人。

  • 症状起因:出现这种现象常与精神紧张有关,在生活节奏改变比如孩子入托、入学时孩子特别容易出现紧张,在生病时也容易诱发此症,部分小儿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具有内向、敏感、焦虑素质等性格特点的小儿容易患此症。部分患儿诱因不明。

  • 可能疾病:小儿营养不良性消瘦  

  • 就诊科室:心理

适用药品

盐酸丁螺环酮片

各种焦虑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抑郁反应性抑郁。常见的抑郁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本品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骨质丢失。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陈梅芳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