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晚上唾觉口干是什么原因
补充说明:晚上唾觉口干是什么原因
2023-09-07 23: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晚上唾觉口干可能是饮食不当、睡眠环境不佳、张口呼吸、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饮食不当
可能是由于在睡觉之前大量的吃一些比较咸的食物,导致晚上的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口干的情况。建议患者在睡觉之前避免吃过咸的食物,可以适当喝一些温水,来缓解口干的症状。
2、睡眠环境不佳
可能是由于在睡觉的时候,房间内的空气不流通,或者是室内的温度过高,导致身体内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从而出现口干的情况。建议患者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并且要适当调整室内的温度,可以适当开窗通风,来缓解不适症状。
3、张口呼吸
可能是由于在睡觉的时候张口呼吸,导致口腔内的水分蒸发速度过快,从而出现口干的情况。建议患者在睡觉之前避免张口呼吸,可以使用清水漱口,来缓解口干的症状。
4、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能与遗传、环境、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
5、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侵犯唾液腺和泪腺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感染、内分泌、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痛、干燥性角结膜炎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片、复方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来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2023-09-08 20:29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口干是一种主观的感觉,主观的口干又大都伴有客观的口腔干燥,有些人把咽干、唇干等误认为口干,也有的人所说的口干并不是全都伴有口腔干燥的客观表现。所以,口干也可能是病人的口干感觉,也可能是口腔干燥。 长期口腔干燥—口干患者典型的表现为:进食饼干等干硬食品时出现咀嚼和吞咽困难,还有诉说口腔黏膜烧灼感,味觉减弱或改变等。 就口干而言,如果是天气热,空气干燥、饮水太少而引起的,只要多喝些水或饮料就可以解决。如果是长期持续的顽固性口干就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共同症状。
症状起因:中医认为口干多由肝肾阴虚、津不上承引起,或由热盛津伤、煎灼津液所致。总以为区区口干无碍大局,多喝水就能迎刃而解。其实,口干是多种西医疾病的信号。1.口干是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口干往往难以忍受,即使水不离口也不解渴。患者唾液减少,吞咽干的食物十分困难,舌及口角开裂疼痛,易生龋齿。半数左右的患者腮腺肿大,部分患者有颌下腺或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以肘、膝关节多见。严重者可致肾小管受损,造成心律失常等危险后果。患干燥综合征者眼内还常有异物感、烧灼感,且鼻孔干燥,易结痂。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它的口干症状多不为患者和医生所注意,以致造成漏诊和误诊;2.糖尿病人常有口干、口渴症状。临床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多尿包括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数增多,每日总尿量可达3~5升,甚至可多达10升。由于多尿,体内失去大量水分,因而口干渴喜多饮。饮水量与血糖浓度、尿量和尿中失糖量成正比。口干作为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常因其他症状不够典型而易被人们忽视,以致坐失早期治疗的良机。糖尿病的诊断比较容易,高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只要测定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就能将糖尿病鉴别得一清二楚;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也会出现口干症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能量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产热量增多,散热量也加速。临床症状为口干多汗、怕热,皮肤湿润且温度升高,甲状腺肿大,突眼。甲状腺机能亢进起病缓慢,多数患者记不清确切起病时间,加之早期症状不明显,故易被患者忽视,但早期如果借助甲状腺功能的实验室检查,则很容易就能得到明确诊断。
常见检查: 泪膜破裂时间
就诊科室:口腔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
用于 40 岁以上患有更年期综合征的妇女,缓解和改善由于缺乏雌激素、孕激素、钙和维生素而引起的症状: 1.潮热汗出、烦躁失眠、骨质疏松、肌肉关节疼痛。 2.皮肤干燥、搔痒、皱折、色素沉着、老年斑出现、眼睛干涩。 3.心悸、胸闷气短、高血脂、更年期冠心病、更年期血压波动; 4.月经紊乱、外阴搔痒、阴道炎、性交痛、性器官衰退等。 5. 也可以用于非恶性肿瘤行子宫、卵巢切除术后和其他原因引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
瑞格列奈片
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