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升高原因

精选回答(1)

付颖瑜 三甲

擅长:营养科主任,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对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系统的常见病、多发性病,尤其是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亢、痛风、肥胖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提问

中性粒细胞升高多考虑是剧烈运动引起的,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白血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剧烈运动

如果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身体出现应激反应,从而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在休息后症状会逐渐缓解。

2、上呼吸道感染

若是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可能会使身体受到病毒入侵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会影响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值,还会伴随咳嗽、鼻塞、发热等不适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板蓝根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多加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支气管炎

如果长期吸烟酗酒,可能会使支气管黏膜受到损伤,容易诱发支气管炎,会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拉定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戒烟戒酒,多加休息。

4、肺炎

肺炎通常是指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奇霉素胶囊、盐酸多西环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5、白血病

如果长期接触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从而诱发白血病,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还会伴有中性粒细胞升高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醋酸片、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2019-02-21 16:29

举报

医生回答(2)

罗李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与感染性炎症、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巨球蛋白血症等病因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炎症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其中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白细胞类型之一,会聚集到感染部位进行杀菌作用。这有助于控制局部感染的发展。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后,身体为了修复受损组织而出现应激反应,导致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这是机体对创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于轻度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和疼痛;重度损伤则需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处理。
3.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会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增强,包括中性粒细胞在内的各种白细胞也会随之增多。这是一种代偿性的生理反应。对于急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可以考虑输血疗法纠正贫血状态。
4.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时,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会释放出来,这些蛋白质会激活补体系统,进一步引起炎症反应,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这是机体对自身红细胞破坏的一种免疫反应。对于急性溶血患者,需要立即停用可能导致溶血的药物,并给予液体支持治疗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在病情活动期,体内会出现大量的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进而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中性粒细胞。这是由于异常浆细胞过度增生所致。巨球蛋白血症通常采用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常用方案为环磷酰胺联合。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2024-02-14 12:31

举报

黄海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患者,中年女性,40岁,就诊原因为发现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楼主,你好,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在临床上一般最常见于感染的病人,尤其为细菌感染;其它的疾病,如创伤、烧伤、缺血、中毒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比率偏高.建议楼主密切观察,如果有不舒服,例如发烧、腹痛等不适症状可以到医院就诊;若没问题,建议过1个星期后再去医院复查血常规。

2014-09-09 21: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烧伤

烧伤一般是指由热力(包括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灼热金属液体或固体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黏膜的损害,严重者也可伤及其下组织。也有将热液、蒸汽所致之热力损伤称为烫伤,火焰、电流等引起者称为烧伤。

推荐医生更多

李邦良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勇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冉然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梁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李群 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

吴迪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成都中医哮喘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