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陈冠忠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植物蒺藜,又名白刺、野菱角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和茎叶具有药用价值,但使用时需谨慎,因为该植物可能引起皮肤刺激或过敏反应。
植物蒺藜含有生物碱类物质,如苦杏仁甙、白屈菜红碱等,这些物质与皮肤接触后可产生局部炎症反应,导致瘙痒、红肿等症状。与植物蒺藜接触后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水疱或皮疹。严重程度从轻微到剧烈不等,取决于个体敏感性以及接触量。
诊断是否对植物蒺藜过敏通常需要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医生会将少量受试物敷于患者皮肤上,然后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治疗植物蒺藜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通常包括冷敷以缓解瘙痒,外用抗组胺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丹皮酚软膏等。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则应立即就医并接受系统性抗组胺药或肾上腺素治疗。
使用植物蒺藜及其制品时需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佩戴手套是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果不慎接触,应及时清洗皮肤,并密切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发生。

2024-01-15 00:22

举报

关涵韵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蒺藜的成熟果实。蒺藜科一年生草本,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分布于全国各地;大花蒺藜多年生草本,生于海滨沙滩或荒地上,分布于海南、云南等地。8至9月果实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大部分已成熟时,割取全株,晒数日,脱粒,再晒干。1.蒺藜科多由5个分果瓣组成,排列成5棱状球形,直径7至12毫米。单一分果瓣为斧状三角形,长3至6毫米,淡黄绿色,背面隆起,有纵棱角及多数小刺,并有对称的长刺、短刺各1对,八字形分开,侧面粗糙,有网纹,灰白色;果皮坚硬,木质,内含种子3至4粒。种子卵圆形,稍扁,有油性。气微,味苦。
⒉ 大花蒺藜科,分果瓣背面只有1对大针刺,含种子4至6粒。
以果粒均匀、饱满坚实、色灰白者为佳。
蒺藜科营养分析

目前临床主要是将蒺藜科子作为疏肝祛风、利水明目药使用。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白蒺藜有降压作用,并有利尿功能;临床也证实,白蒺藜对腹水及水肿病人有效。其所含哈尔满碱对皮层及其运动中枢、脊髓有兴奋作用。它还有抗胆碱脂酶的作用,使组织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增加。近来有人发现,白蒺藜有抗食欲活性和精神健康活性。因为白蒺藜有抗食欲作用,故应有减肥效果。消除肥胖、保持精神情绪的健康,与抗衰防老和延年益寿是有密切关系的。以此来看,长服蒺藜子是确有可能使人达到“身轻长生”目的的。
蒺藜科适合人群

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蒺藜科食疗作用

蒺藜科味辛、苦,性平;归肺、肝肾经;体轻宣散,可升可降;
具有平肝明目,疏肝解郁,祛风除湿的功效;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翳障,胸胁不舒,乳房胀痛,产后乳难,经闭,风疹瘙痒,白癜风,瘰疬恶疮。
蒺藜科做法指导

⒈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者可与天麻、钩藤、石决明等同用,以平肝潜阳熄风。
⒉ 肝气郁结,胸胁或乳房胀痛者,可与香附、郁金、青皮、瓜蒌等配伍,以疏肝理气止痛。
⒊ 风疹瘙痒属风邪偏盛者,多与荆芥、防风、羌活等配伍, 以祛风止痒。

2014-11-10 14: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