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神经外科> 脑外伤> 垂体性尿崩症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缺乏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多尿、口渴和频繁排尿。
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下视丘后部神经原细胞受损,使抗利尿激素合成与释放减少或者停止所致。该激素有助于调节肾脏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影响体内水平衡。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夜尿增多、口渴、极度口干等症状。此外还可能伴随体重减轻、疲劳、头晕等非特异性症状。
确诊垂体性尿崩症通常需要进行血液电解质分析、尿液分析以及禁水加压素试验。其中禁水加压素试验是在医生指导下让患者饮水限制一定时间后再抽血检测以评估抗利尿激素反应。垂体性尿崩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口服抗利尿药物如去氨加压素来增加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对于特定病因引起的情况,如肿瘤压迫导致的尿崩症,则需考虑手术切除肿瘤。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同时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营养供应。适当运动可增强体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024-02-12 17:54

举报

医生回答(1)

闵金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病情分析:
根据你的描述,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不足引起的症候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ADH主要在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渗透压的调节,此外还受到有效血容量、情绪、气温、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垂体性尿崩症
指导意见:
由轻度损伤及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可完全恢复。肿瘤等病因引起者较不易完全治愈。原发性尿崩症一般属永久性,须坚持服药治疗。对于继发性尿崩症,则应在处理原发病变时,如肿瘤、垂体性尿崩症手术等,预见到发生尿崩症的可能性,并尽量避免之。所以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彻底治疗。

2015-07-31 21: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症 (肾性尿崩症)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推荐医生更多

王智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倪少滨 主任医师

提问

黑龙江远东心脑血管医院

徐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