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中耳炎> 鼻腔横纹肌肉瘤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鼻腔横纹肌肉瘤需要及时治疗。
鼻腔横纹肌肉瘤是源于胚胎期未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其高度异质性和快速进展,需尽早诊断和治疗以改善预后。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如果患者出现头痛、面部肿胀等症状时,可能表明病情已经进入晚期阶段,此时应考虑放疗或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针对鼻腔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方案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4-01-09 15:46

举报

医生回答(4)

吴丽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横纹肌肉瘤是20岁以下病人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肉瘤,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10%。Bianchi等统计,儿童发病占全部横纹肌肉瘤的50%。儿童好发于鼻腔、眼眶、泌尿生殖道等腔道器官,成年人见于头颈部及腹膜后,偶可见于四肢。肿瘤由不同分化阶段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显示结蛋白和肌红蛋白阳性。分化较高者胞浆内可见纵纹和横纹。
横纹肌肉瘤恶性程度均很高,生长迅速,易早期发生血道转移,如不及时治疗,预后极差,约90%以上五年内死亡。
横纹肌肉瘤的治疗原则:
横纹肌肉瘤的治疗具有特征性,即外科及放射的局部治疗往往达不到长期生存的目的,只有应用全身性化疗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在儿童期的肉瘤更为明显,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治愈横纹肌肉瘤的关键。制订治疗方案前要根据患者的肿瘤部位,分期,年龄,分型等因素决定。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施行广泛切除术,争取保留肢体,由于边缘切除复发率可高达80%以上,故在四肢做不到广泛切除的病人,截肢仍属必要。对于不能做广泛切除的部位,又不在四肢无法行截肢术的肿瘤,术后辅以放疗有减少复发的作用。化疗药物可供使用的有ADM、CTX、VCR、顺铂等,但疗效不肯定

2016-01-27 15:30

举报

易茶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横纹肌肉瘤发病率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居软组织肉瘤的第三位。多型性横纹肌肉瘤常见于成人,也可见于儿童。成人少发,男性多于女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发于8岁前儿童,平均年龄为6岁。腺泡型横纹肌肉瘤见于青春期男性,平均年龄为12岁。
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儿童软组织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横纹肌肉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范围包括肿瘤所在处的全部肌肉。对胚胎型横纹肌肉瘤,除切除外还应联合化疗及放疗以缓解症状;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对化疗及放疗治疗无效。
对肿瘤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示,完全手术切除横纹肌肉瘤后的效果较好。只有10%的病人的横纹肌肉瘤能被完全切除。即使对完全切除的病人,因为横纹肌肉瘤极易转移,化疗和放疗也很有必要。

2016-01-27 15:30

举报

李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鼻腔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有哪些危害?
胚胎型横纹肌肉瘤约占横纹肌肉瘤的2/3,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年龄分布呈两个高峰,即出生后及少年后期,平均年龄5岁。好发头部、颈部、泌尿生殖道及腹膜后。病程短,主要症状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皮肤表面红肿,皮温高。肿瘤大小不等,质硬,就诊时多数肿块固定。肿瘤生长较快,可有皮肤破溃、出血。肿瘤压迫神经时可出现疼痛。头颈部肿块可有眼球突出、血性分泌物、鼻出血、吞咽和呼吸障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表现为阴道血性分泌物、血尿和尿潴留,肛指可触及盆腔包块。本型多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及所属区域淋巴结,晚期多伴有血行转移。
腺泡型横纹肌肉瘤多见于青少年,男多于女。好发四肢、头颈、躯干、会阴等处,也可发生于眼眶。主要症状是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瘤压迫周围神经和侵犯周围组织器官时可引起疼痛、压迫症状和感觉障碍。早期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血行播散至肺。
多形性横纹肌肉瘤主要发生于成人,多见于40~70岁。好发四肢及躯干,位于肌肉肥厚处,如股四头肌、大腿的内收肌群和肱二头肌等。肿瘤常浸润至包膜外,在肌肉间隔较远的部位形成多个结节。病程长短不一,有达20年以上者。主要症状为痛性或无痛性肿块,肿块位于肌肉内,边界不清楚。肿瘤侵及皮肤表面时,可有皮温高、破溃及出血。此型特点为肿瘤较大,多在5~10厘米,也有达40厘米者。肿块质较硬,呈囊性。多形性横纹肌肉瘤可出现淋巴结转移。

2016-01-27 15:30

举报

周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鼻腔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会带来以下几点危害:
1、头颈部的横纹肌肉瘤可有失明、眼肌麻痹、脑神经瘫痪和脑膜刺激症状、气道梗阻、窒息和鼻出血,中耳炎等;
2、泌尿生殖系的横纹肌肉瘤可有尿路梗阻、血尿、肠梗阻等;
3、四肢和躯干的横纹肌肉瘤可有脊髓压迫和神经症状;
4、其他部位的横纹肌肉瘤可有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齐等;
5、除了原发病,横纹肌肉瘤可转移到肺、骨、骨髓、淋巴结、脑、肝和乳腺等,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后期发生淋巴结和血行转移。
横纹肌肉瘤该如何预防:
本病无有效预防措施,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横纹肌肉瘤可早期发生引流区淋巴结转移,有必要在肿瘤切除的同时行引流区淋巴结清扫术。当横纹肌肉瘤限于特定的部位,能够用手术切除时,要持续2年用化学疗法,抗癌剂应用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制剂等。病变进一步扩大,切除已不可能,以及广泛转移到淋巴结、肺等脏器组织的时候,要在通常的化学疗法之外,加用放射线照射。进行自身骨髓移植的强有力治疗。在眼窝以及阴道发生的横纹肌肉瘤,由于容易早期发现,不易转移,所以预后比较好。然而,发生于其他部位的横纹肌肉瘤,即使暂时缩小,也容易复发,不能说预后一定良好。治疗结束后也必须定期地接受检查,努力预防再发。

2016-01-27 15: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横纹肌肉瘤

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发生自胚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脂肪肉瘤,居软组织肉瘤的第三位。横纹肌肉瘤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5%,软组织肉瘤的50%。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理改变的多重性以及发病部位的不同,使横纹肌肉瘤成为小儿肿瘤中最复杂的一种。儿童、青年多见胚胎型、腺泡型。中年以上多见多形细胞型。男多于女。头颈部及四肢多见,泌尿生殖器也常见。

推荐医生更多

汪玉娇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杨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刘娇媚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孙红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艳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胥琨琳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