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补充说明: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W 2014-11-19 22:3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亦称儿童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它是指是儿童较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 , 动作过多,情绪不稳 , 任性冲动,伴有学习困难( 1/3 ) , 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时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轻微失调 ( 包括有感知觉,言语,记忆,概念形成,运动控制 ) 的一种综合性障碍.
1 .药物治疗
(1) 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枢神经兴奋剂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儿童多动症的首选药物,但其毒副作用较大,停药后易复发,所以一般在中药及其他治疗无效情况下才选用.
① 每日 5 ~ 20mg(0.1 ~ 0.25mg/kg.d) ,初次给药晨服 2.5mg ,中午可适当增加.
②利他林 每日 10 ~ 40mg ,初次晨服 5mg ,后酌情增加到 10 ~ 20mg[0.2 ~ 0.5mg/(kg.d)] .
③匹莫林 6 岁后每日早饭后服一次.用 20 ~ 40mg ,每日最大量可达 80mg .
(2) 抗抑郁药:三环抗抑郁剂丙咪嗪常用.晚上睡前服一次, 25 ~ 50mg .
(3) 抗精神病药:适用于明显冲动行为和暴发情绪者.
2 .精神心理治疗
( 1 )要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多动症的性质,学习有关知识,应明确 3 点:①多动症不是儿童的天性,而是一种心理障碍;②多动症不是儿童故意行为,而是一种无能自控的病态表现.③多动症不容易自然痊愈,而是可以用药物等综合疗法治愈.
( 2 )对患儿要个别教育,鼓励为主,增强学习自信心;不当行为要指出缺点,帮助改正,但不能嘲笑,歧视和打骂,不要伤害其自尊心.加强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不要过高要求和单纯追求考试分数,根据小儿的爱好和特长,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发挥其正常才能.
生活护理:
预防
1.避免近亲及与有精神分裂症,癫痫及成年轻微脑功能障碍结婚.
2.适龄结婚,做好孕期保健工作,保证孕母休息,营养,心情舒畅.
3.避免早产,难产,窒息.
4.注意防止小儿脑外伤,中毒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调护
1.食疗:多食新鲜自然食物和含丰富锌,铁,维生素及蛋白食物,对控制多动症有一定作用.介绍几种简单的饮食疗法:
(1) 三七脑髓汤 鲜猪脑或羊脑一具,三七粉 3g ,加少许盐,葱,姜等调味品,隔水炖熟,当菜吃,对有颅脑出血及外伤史之患儿效佳.
(2) 鱼鳞膏 将青鱼,草鱼或其他较大鳞片的鱼鳞,洗净,清水 1 碗,煮沸 15 ~ 20 分钟, 去鱼鳞,鱼鳞汤冷却后即成膏状,吃时中稍加酱油,麻油凉拌,亦可加糖,放入冰箱中片刻,作为冷饮,能补脑强身.
(3) 参蛋汤 太子参 15g ,红枣 15g ,鸡蛋 2 个,置锅内加水同煮,蛋熟后剥去蛋壳, 再放回锅内同煮片刻,即可吃蛋喝汤,每天 1 次,连服 2 ~ 3 个月可见效果. 对心脾气虚者效更佳.
(4) 猪肉莲子汤 瘦肉 75g ,莲子,百合各 30g ,共放砂锅内加水煮汤,调味食用,每天 1 次, 连服 3 个月.适于脾肺两虚患儿.
(5) 虾壳汤 虾壳 15g ,石菖蒲,远志各 9g ,水煎.每天 1 次,连服 3 个月.
2014-11-19 22:3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小儿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儿童期比较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疾病。
小儿多动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病变、心理因素等有关。患儿通常会出现注意持续时间短、活动过度、情绪冲动等症状,部分患儿还会伴有学习困难、神经发育异常等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托莫西汀、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配合心理治疗,例如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多给予患儿陪伴,多关心患儿,并多带患儿进行户外运动,比如慢跑、爬山等,有助于促进病情的恢复。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儿及时就医治疗。
2014-11-19 22:34
举报向医生提问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