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乌蛇> 乌蛇枸杞丸的功效

精选回答(3)

孙海涛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擅长:肝胆及消化科疾病的诊疗

提问

乌蛇枸杞丸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的功效,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在专业医生辨证论治后遵医嘱用药。

乌蛇枸杞丸是一种中成药,由黑蚂蚁、乌梅肉、黄芪、当归、白芍、地黄、牛膝等组成。药品类型为滋补类药物,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状。同时,乌蛇枸杞丸对治疗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白发有一定的作用。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不可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患者服用药物期间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应立即停药去医院就诊。如果患者服用药物期间需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以免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2023-07-22 07:57

举报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对泌尿系结石,肿瘤,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普通外科,胆囊结石,胃溃疡,胃部肿瘤,痔疮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提问

你好,现在不可以胡乱用药,患者关节有疼痛感,考虑为反复的劳损引起的,也考虑为风湿性疾病、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压迫引起的,可以拍片检查一下,也可以抽血化验检查一下风湿五项。现在有疼痛感,可以口服止疼药物,也可以采取理疗,要注意休息,不可以负重的。

2019-01-13 17:32

举报

医生 副主任药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心脑血管,妇产科,综合内科,感染性疾病,中西医药物搭配以及禁忌!

提问

你好,根据你提供的问题考虑家里边的老人目前出现关节疼痛现象,而且身体各处酸痛,目前考虑可能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症状的。目前开始口服乌蛇枸杞丸,它的主要成分还有乌梢蛇,枸杞子,全蝎,木瓜,丁香等,它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缓解一些风湿性疼痛的功效的,也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

2018-11-25 18:27

举报

医生回答(2)

许倩倩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乌蛇枸杞丸具有补肝肾、祛风湿、舒筋活络、养血、明目的功效。本品涉及用药,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以确保安全和正确使用。
1.补肝肾
乌蛇枸杞丸中的枸杞子、地黄等中药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能够滋养肝阴,从而达到补肝肾的效果。适用于肝肾亏损所致的症状,如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等。可遵医嘱服用。
2.祛风湿
乌蛇枸杞丸中乌梢蛇、威灵仙等药材合用有祛风除湿的功效,因为乌梢蛇能祛风,威灵仙善走通经络而止痛。本品对于治疗因风湿痹阻所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效果。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舒筋活络
乌蛇枸杞丸中的当归、白芍等药物合用具有舒筋活络的作用,因为当归味甘辛温,入肝脾经,既能补血又能行血;白芍药性微寒,入肝经,长于平抑肝阳。本品对缓解肌肉酸痛、活动受限等情况有所帮助。若症状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诊治。
4.养血
乌蛇枸杞丸中的当归、熟地黄等药物合用具有养血的作用,因为当归和熟地黄都属于补血类中药,其中当归可以补血调经,熟地黄则能滋阴补血。本品可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建议患者按医嘱进行用药。
5.明目
乌蛇枸杞丸中的枸杞子、菊花等药物合用具有明目的功效,因为枸杞子能益精明目,菊花则能清热泻火。本品有助于改善视力模糊、眼干涩等问题。若症状加重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尽快就医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乌蛇枸杞丸需遵照医师指导使用,避免盲目自行用药引起不良后果。服药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

2024-01-19 02:57

举报

李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应该是可以一起吃的,这个骨痹康乌蛇枸杞丸是中成药,与钙片应该没有什么冲突。为了安全起见,你可以分开服用,比如饭前服用钙片,饭后服用这个骨痹康乌蛇枸杞丸,这样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您不要太相信广告宣传盲目用药的,可以认真查看一下药品包装有没有药品批准文号,然后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听医嘱使用

2015-01-07 15: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