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产科> 产后> 产后减肚子最有效的方法

精选回答(1)

荆永珍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阴道炎,盆腔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宫颈炎,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治。

提问

肚子一般指腹部,产后腹部最有效的减肥方法这种说法不准确,产后腹部肥胖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适当运动、腹部按摩、适当拉伸、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

1、饮食调整

患者在产后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肥肉、巧克力等,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西红柿等,能够增加饱腹感,也不会导致脂肪堆积,有助于减肥。

2、适当运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有助于减肥。但患者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子宫脱垂。

3、腹部按摩

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腹部血液循环,能够减少腹部脂肪堆积,有助于改善产后腹部肥胖的情况。但患者要注意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引起腹部不适症状。

4、适当拉伸

患者还可以通过适当拉伸的方式,促进腹部脂肪的燃烧,有助于改善产后腹部肥胖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仰卧起坐、卷腹等方式进行锻炼。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方式,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且腹部肥胖的情况比较严重,可以通过腹部脂肪抽吸术的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在产后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以免引起内分泌紊乱的情况。另外,患者在产后还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以免因产后情绪波动过大,导致腹部脂肪堆积的情况加重。

2018-07-26 21:47

举报

医生回答(2)

郭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产后减肚子可以考虑饮食控制、腹部肌肉锻炼、中药调理、腹部塑形手术等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饮食控制
通过减少热量摄入并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来实现体重管理。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从而间接起到瘦身效果。
2.腹部肌肉锻炼
针对腹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每周至少3-4次。增加腹部肌肉力量和耐力可提高核心稳定性,有助于塑造理想的腰线。针对性锻炼有助于燃烧局部脂肪,改善腹部线条。
3.中药调理
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具有健脾祛湿、消食化积功效的中药方剂,如四君子汤、二陈汤等。这些方剂能够调节体内气血平衡,促进消化吸收,进而达到减脂目的。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4.腹部塑形手术
这是一种外科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将多余脂肪组织移除。此方法适合顽固性腹部脂肪囤积且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减脂者。手术风险包括感染、出血等问题,需谨慎考虑。
产后恢复期间,应遵循均衡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以免影响乳汁分泌和身体健康。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鸡蛋、瘦肉,有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伤口愈合,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代谢水平。

2024-01-18 12:03

举报

程茂璐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大多数产后妈咪,在最初的日子腹部看起来像5个月妊娠般大,这是因为子宫依然胀大,没有完全恢复的缘故。经过3—18个月的时间,子宫会渐渐复原。
  但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时,腹壁肌肉被过度拉长和伸展,肌肉弹性会有实质性的降低,腹部肌肉松弛非常严重,如果不经过锻炼,腹壁肌肉的弹性不能复原,为了使形体恢复得更好,其中最简单、最经济、效果最好、无任何副作用的体形恢复策略,就是在产后尽快做有利于锻炼腹部肌肉的美腹操。
  1、仰卧床上,两膝关节屈曲,两脚掌平放在床上,两手放在腹部,进行深呼吸运动,肚子一鼓一收。
  2、仰卧床上,两手抱住后脑勺,胸腹稍抬起,两腿伸直上下交替运动,由幅度小到幅度大,由慢到快,连做50次左右。
  3、仰卧床上,两手握住床栏,两腿一齐向上跷,膝关节不要弯曲,脚尖要绷直,两腿和身体的角度最好达到90度,跷上去后停一会儿再落下来,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腹部发酸为止。

  4、两手放在身体的两侧,用手支撑住床,两膝关节屈曲,两脚掌蹬住床,臀部尽量向上抬,抬起后停止,4秒钟落下,休息一会儿再抬。

2015-10-13 15:5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