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子宫肌腺症的症状ca125抗原
补充说明:子宫肌腺症的症状ca125抗原
a******W 2016-08-07 15: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子宫肌腺症的症状包括痛经、月经不规律、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以及异常子宫出血,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诊断并接受适当治疗。
1.痛经
子宫肌腺症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肌层而引起的病变。当这些异位的组织随着月经周期出现收缩和痉挛时,会引起子宫肌肉强烈收缩,从而导致疼痛。痛经通常发生在下腹部,但也可能放射至腰部和骨盆区域。
2.月经不规律
子宫肌腺症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影响正常的月经周期。月经不规律可能导致经期提前或推迟,以及间歇性出血。
3.经期延长
子宫肌腺症会导致子宫内膜薄弱,易受损伤,进而增加出血时间。经期延长指月经周期超过7天,可能是由子宫壁受损或其他生殖系统问题引起的。
4.经量增多
子宫肌腺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影响,导致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出血量增加。表现为经期阴道流血量多于正常范围,可能伴有血块。
5.异常子宫出血
子宫肌腺症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失衡,可能会导致子宫内膜过度生长或不规则脱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这种出血可能包括月经过多、间歇性出血或非经期出血。
针对子宫肌腺症,可以进行超声波检查以评估子宫大小和结构是否异常。必要时,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MRI检查或腹腔镜手术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活检。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或激素疗法,严重情况下可考虑手术切除病灶。患者应关注症状变化,定期复查,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均衡饮食,减少摄入富含雌激素的食物。
2024-02-02 03:2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对症治疗对于那些症状较轻,仅要求缓解痛经症状,尤其是近绝经期的患者,可以选择在痛经时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对症处理。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在绝经后会逐渐萎缩,所以此类患者在绝经后病痛就会得到解除而不需手术治疗。注射可以使体内的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的状态,从而使异位的子宫内膜逐渐萎缩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此方法又称为“药物性卵巢切除”或“药物性垂体切除”。 口服避孕药物或孕激素可以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蜕膜化和萎缩而起到控制子宫腺肌病发展的作用,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大多为基底层的子宫内膜,它们对孕激素不敏感。所以孕激素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效果尚存在争议。
2016-08-07 15:26
举报妇科检查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子宫腺肌瘤可表现为质硬的结节。子宫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临近经期,子宫有触痛感;经期,子宫增大,质地变软,压痛比平时更明显;经期后,子宫缩小。这种周期性出现的体征改变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之一。子宫常与周围尤其是后面的直肠粘连而活动较差。15%~4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半数患者合并子宫肌瘤。敏感性达80%,特异性可达74%,较腹部探头准确性高。部分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这在监测疗效上有一定价值。
2016-08-07 15:26
举报月经失调(40%~50%)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因为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以及子宫肌壁间病灶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引发。严重的患者可以导致贫血。痛经(25%)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出现,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这是因为月经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及出血,同时还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大约有3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2016-08-07 15:26
举报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是妇科常见病。子宫腺肌病过去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但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相关。本病的治疗手段较多,临床决策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并且常常结合手术、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而引起内膜基底层细胞增生侵袭的因素现有四种理论:①与遗传有关;②子宫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均会增加子宫腺肌病的发生;③高雌激素血症和高泌乳素血症;④病毒感染;⑤生殖道梗阻,使月经时宫腔压力增大,导致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的肌层。
2016-08-07 15:26
举报向医生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