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血友病>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补充说明:血友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2019-04-13 22:13

血友病 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创伤 自发性出血 血友病A 血友病B 暴饮暴食 龋齿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2)

杨海青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25年临床内科工作经验,血液病专科

提问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是凝血因子异常 。正常人的血液中有许多不同的物质,共同作用以确保血液的正常凝固,其中一些被称为凝血因子。如果其中一种凝血因子数量不足或功能异常,则可能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这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可导致出血。活动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和凝血时间延长可能导致轻微创伤后出血,严重患者可能出现非创伤性自发性出血。血友病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血友病A和血友病B是X连锁隐性遗传,由女性传播,发病于男性。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应作为常规基因筛查项目有效预防。血友病患者在生活中也应注意卫生,不暴饮暴食,不饮酒吸烟,并注意口腔卫生,预防龋齿。

2022-07-12 20:23

举报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擅长: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各种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血液病

提问

正常的血液凝结是血液中很多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些物质叫作凝血因子。如果一种凝血因子数量缺乏就可能发生出血时间延长现象。 血友病患者的凝血因子比正常人要少,因此血管破裂后血液不容易凝结,导致出血难止。按照患者所缺乏的凝血因子类型,可将血友病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三种。甲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Ⅷ因子,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Ⅸ因子,丙型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乏第Ⅺ因子。

2019-04-13 22: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友病 (血溢病)

血友病分为A、B两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 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 15~20/10万人口,欧美各国统计,约为5~10/10万人,中国血友病 A 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血友病B(hemophilia B),称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发病率约1.0~1.5/105,占血友病的15%~20%。因子IX的基因长34kb,位于X染色体长臂,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子IX为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 的血浆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6万,合成部位在肝脏。血友病A、B治疗相似,采用替代疗法,可选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因子IX浓缩物和重组因子IX制品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