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小儿乳糜泻> 小儿乳糜泻的原因

医生回答(1)

孔子登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男科

提问

小儿乳糜泻可能与麦胶蛋白不耐受、遗传易感性、营养缺乏、感染性肠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关,需要通过血液检查、小肠黏膜活检等确诊。
1.麦胶蛋白不耐受
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小肠黏膜刷状缘上的二糖酶不足,无法完全水解食物中的寡聚糖,如麦芽糖、蔗糖和棉子糖等双糖类物质。这些未被消化的糖分子可进入血液循环中,刺激淋巴细胞产生IgA类抗体,引起过敏反应。患者可通过食物日记法确定可能的食物致敏源,并通过无麸质饮食进行管理。例如,建议患儿避免食用小麦、大麦和黑麦及其制品,代之以米、玉米、马铃薯等非麦胶食品。
2.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指个体携带某些基因突变,使得对特定病原体或环境因素更易感。对于乳糜泻,遗传易感性主要涉及HLA-DQ2和HLA-DQ8等位基因。这些基因编码蛋白质参与谷蛋白分解,当与麦胶蛋白接触时,可能导致小肠黏膜损伤。针对遗传易感性的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避免摄入含麸质的食物。例如,可以使用不含麸质的替代品,如燕麦、米粉等。
3.营养缺乏
营养缺乏是指身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供应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摄入不当或吸收障碍所致,此时可能会出现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可以通过膳食补充剂来纠正营养缺乏的情况,比如口服维生素D滴剂、铁元素片等。
4.感染性肠炎
感染性肠炎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肠道炎症,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些病原体可能破坏小肠上皮细胞,使其失去正常功能,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抗感染药物是治疗感染性肠炎的主要手段之一,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环丙沙星片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由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所导致的一组疾病,包括乳糜泻。其原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遗传、环境和免疫调节异常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多种方法,如激素疗法、生物制剂等,如甲泼尼龙注射液、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监测患儿的小便颜色以及体重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血液学检查、粪便常规分析以及小肠活检等进一步的诊断措施。

2024-03-22 10: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