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待分诊> 小儿血友病> 小儿血友病> 中医怎么治疗血友病

医生回答(2)

李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医治疗血友病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血小板功能促进剂等方法。如果出血倾向没有改善或者症状加重,应尽快就医。
1.中药调理
通过服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类中药来改善病情。因为血友病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上述药物能够提高机体凝血功能,从而起到止血效果。
2.针灸疗法
选择特定经络腧穴,运用毫针刺入人体,运用一定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调节全身机能。此方法可调节气血运行,增强体质,对于缓解血友病患者出现的肌肉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3.拔罐疗法
将罐子放置于体表后利用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表面,每次留罐5-10分钟。此法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以及舒缓紧张筋膜组织;进而减轻因血友病所致之软组织损伤引起之不适感。
4.穴位贴敷
选取特定穴位如三阴交、足三里等,在无菌条件下将药膏贴于皮肤上,一般持续4~6小时。该方法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来调整体内气血平衡,辅助改善血友病患者的症状。
5.血小板功能促进剂
血小板功能促进剂包括重组人血小板生长因子等,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和活性来发挥作用。血小板功能缺陷是血友病患者发生出血的原因之一,使用血小板功能促进剂可以增强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能力,减少出血风险。
在接受传统中医药治疗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个体化方案制定,同时需监测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过敏反应。患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出血倾向。

2024-03-02 03:22

举报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包括血友病A(甲),血友病B(乙)和因子XI缺乏症(曾称血友病丙).前两者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后者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血友病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中最为常见,出血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花生衣:有抗纤溶作用.可减轻出血,缩短凝血时间,但不能提高凝血因子水平.花生衣4g/日.

2014-12-01 18: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友病 (血溢病)

血友病分为A、B两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是凝血因子 VIII 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 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 15~20/10万人口,欧美各国统计,约为5~10/10万人,中国血友病 A 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血友病B(hemophilia B),称因子IX缺乏症或Christmas病,发病率约1.0~1.5/105,占血友病的15%~20%。因子IX的基因长34kb,位于X染色体长臂,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子IX为一种依赖性维生素K 的血浆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6万,合成部位在肝脏。血友病A、B治疗相似,采用替代疗法,可选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因子IX浓缩物和重组因子IX制品等。

推荐医生更多

朱先康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李妮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刘士东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刘艳霞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蔡西萍 主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赖兴兵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