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儿童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补充说明:儿童尿失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W 2025-06-13 14: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儿童尿失禁可能是遗尿症、神经源性膀胱、脑瘫、糖尿病、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1.遗尿症
遗尿症是指超过5岁的孩子仍无法自主控制排尿,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夜间定时唤醒是一种行为疗法,在固定时间叫醒孩子上厕所,以训练其膀胱括约肌对容量变化的感知能力。
2.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包括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这些损伤会影响大脑和脊髓之间的信号传递,从而干扰膀胱和肛门肌肉的正常收缩和松弛。药物治疗通常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来减少膀胱过度活动,减轻尿急和尿频的症状。
3.脑瘫
脑瘫患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会导致脊髓反射亢进,使膀胱逼尿肌出现不稳定状态,进而引起尿失禁的现象发生。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治疗等,旨在增强盆底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尿液控制能力。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下,尿糖浓度增高,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形成渗透性利尿,进而增加尿量。胰岛素替代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是由于下丘脑-垂体系统出现问题,导致抗利尿激素异常增多,从而使肾脏过度保留水分,引起尿量减少和水肿。利尿剂治疗是常用的缓解水肿的方法之一,例如能够快速地促进体内水分的排出,缓解水肿症状。
建议定期带孩子进行泌尿系统评估,监测夜晚是否出现尿床的情况以及是否有白天尿频等症状。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行超声波检查、残余尿量测定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孩子的泌尿系统状况。
2025-06-13 14:30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正常的排尿活动由脊髓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体神经共同参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原性膀胱。根据逼尿肌功能分为两类:1、逼尿肌反射亢进;2、逼尿肌无反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一类由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的膀胱和(或)尿道的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膀胱尿道功能的协调性失常。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产生复杂的排尿症状,排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并发症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发人群:成年人
典型症状: 尿急 排尿不畅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 无尿
临床检查: 尿急 排尿不畅 逼尿肌反射亢进 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 无尿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盐酸奥昔布宁片
本品为解痉药,用于无抑制性和返流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与排尿有关的症状缓解,如尿急、尿频、尿失禁、夜尿和遗尿等。
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
奥利司他胶囊
奥利司他胶囊结合微低热能饮食适用于肥胖和体重超重者包括那些已经出现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的长期治疗。奥利司他胶囊具有长期的体重控制(减轻体重、维持体重和预防反弹)的疗效。服用奥利司他胶囊可以降低与肥胖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肥胖相关的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2型糖尿病,糖耐量低减,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并可减少脏器中的脂肪含量。
托伐普坦片
治疗由充血性心衰、肝硬化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综合征导致的低钠血症。
健康问答